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激励机制的伦理审视
【6h】

当代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激励机制的伦理审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1.4 概念界定

第二章 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激励机制价值取向的变迁

2.1 清朝末年:学术激励机制缺失

2.2 民国时期:追求学术创新

2.3 新中国初期:服务政治为主

2.4 改革开放后:效率优先的异化

2.5 新世纪:兼顾效益为先,回归学术创新

第三章 以利益为导向的学术激励机制的伦理分析

3.1 利益导向的历史合理性

3.2 利益导向的局限性

第四章 健全学术激励机制的伦理途径

4.1 学术激励机制构建的伦理原则

4.2 强化高校组织的责任伦理

4.3 培育学术研究的天职观念

4.4 加强学术研究活动的伦理审查

4.5 促进学术研究的伦理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高校目前的学术激励机制并非合乎伦理的,缺乏对教师需求的分析,忽视个体的差异与成长性需求;形式固化单一,缺乏差异和弹性;激励方案设计重物质因素,忽略精神关注;措施刚性凸显,柔性缺失;学术评价体系未完全建立。并且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资源与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新一轮的人才争夺已成为高校间竞争的主题,只有在管理上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的需要和利益,尊重人、关心人,创造和谐的学术氛围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凝聚人才。  正因为这样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激励机制必须加快脚步走向伦理化,用伦理的眼光审视学术激励机制,对其合理性进行判别,既可以分析学术激励机制的价值取向和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如何有效的无缝对接,又可以探讨学术激励中的伦理关怀如何实施以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等。从而建立一整套符合伦理的、有利于培养教师学术忠诚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培养教师,促进学术创新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教师的学术激励机制进行审视,首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激励机制价值取向进行历史梳理,在此基础上再对目前以利益为导向的学术激励机制进行伦理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强化高校组织的责任伦理、培育学术研究天职观念、加强学术研究活动的伦理审查和对教师进行伦理关怀四个方面阐述健全学术激励机制的伦理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