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取象仿生——象思维的设计表达
【6h】

取象仿生——象思维的设计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取象仿生的定义

1.2 选题的意义

1.3 象思维与仿生设计的关系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象思维与中国审美发生

2.1 象思维的哲学范畴

2.2 象思维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重要地位

2.3 象思维解读

2.4 象思维之于中国审美

第三章 象思维与中国传统造物艺术

3.1 思维方式与造物艺术之关系

3.2 思维方式与认知体验之融合

3.3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中的象思维表现

3.4 象思维模式的历史性延续及意义

第四章 象思维与现代造物艺术

4.1 现代产品设计的情感特征

4.2 象思维与现代设计创造活动的深层心理

4.3 象思维与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语境

4.4 象思维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

第五章 象思维的设计表达 ——取象仿生

5.1 象思维的设计表达

5.2 取象仿生的多维解析

5.3 取象仿生的设计实践(音箱设计)

第六章 取象仿生的现实意义

6.1 取象仿生之国际意义

6.2 取象仿生之中国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象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千百年来这一思维方式一直在延续,并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如何在强调体验的大背景下认识并利用这一思维特征,使其服务于当代中国设计,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动机。  在现代理性主义既有的框架中,设计界的审美价值观一直都限于自我理性化的、以功能导向为主的思考模式之中。然而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产品的追求,使形式美法则不再是现代设计美学评判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美”与“丑”的概念已经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能代表受众情绪的“情感”,因为后者更能贴近设计的人本思想。而象思维可以作为实现设计师与受众认知统一的基础,它有利于在二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中国传统特征性的思维方式之一,象思维不但构筑了“观象制器”的传统造物观念,也影响着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观念,而现代设计方法中的仿生设计在其思维方式上与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了模仿和再现的特征。本文在介述“象思维”的相关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象思维”与审美发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传统及现代造物艺术中“象思维”诸多表现的研究来探讨其在中国设计审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构造现代设计方法的角度出发,将象思维方法与以仿生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方法归结为“取象仿生”,以倡导产品设计的“意味”形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