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 >从思维之“象”到理论之“象”——论刘勰的形象思维与《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构

从思维之“象”到理论之“象”——论刘勰的形象思维与《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构

摘要

从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维度看,"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其产生的形象思维意识,几乎可以统驭传统中国所有的文化观念与理论实践.成篇于齐梁时期的《文心雕龙》,从"天文"与"人文"相通的观念,到观察事物"远取诸物"和"近取诸身"的思维模式,以及"形文"、"声文"、"情文"的理论体系建构,都是由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并推及对文学问题的理论阐释而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实则是古人协调物象与人事、自然与社会、文本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认知图式,故而《文心雕龙》的理论构建就必然以"象"依托来解释"文"与"意"之关系.rn 刘勰以形象思维的逻辑构建起《文心雕龙》的理论大厦,以“象”为其思维的起点,将象思维转化为“象”观念,最终以融合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文”展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从形象思维的角度体察出来其理论建构的思维理路。从《文心雕龙》对具体物“象”的把握和描述来看,刘勰对有形实体的“物”的自然属性是有着深刻认识的。然而,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世界里,形象思维方式并没有像西方的概念思维那样以严密科学的眼光,钻研其自然空间下的形态、结构、演变等特性,而是从动态连锁反映的角度对其生成推演的现象进行意识上的体察感悟。就具体的文学规律而言,“文”之承袭流变,暗含了自身的秩序与规则。“文”是“道”的自然表现,因此“文”的秩序与规律同样契合着“道”的秩序与规律。又因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来,那么具体的物或象的秩序与规律,就必然隐蕴着“道”的运动。于是,当人们在思考相对抽象的秩序与规律问题时,更倾向于从有形实体的“象”来把握生成,即运用“象”的形式,来演绎“意”的过程,最后落实为“文”的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