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6h】

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 述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3.1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3.2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3.3影像学检查在椎管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3.4常见脊髓肿瘤的 MRI 影像表现

3.5.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签别诊断

3.6 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3.7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患者情况登记表

附录B 临床常用评价标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脊柱区的解剖明确椎管内肿瘤经后正中入路切除的解剖层次及暴露范围。对比分析经半椎板入路与全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两种手术方法,探讨经半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临床适应症、临床疗效以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总结手术技巧与经验。  方法:取成年上半身标本13例,观察经脊柱后正中入路的解剖层次、椎管及其毗邻结构,测量各椎体椎板数据,掌握脊柱区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手术入路提供科学基础。收集并整理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份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32例及以全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类型、发病时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除率。采用 McCorick临床分级标准,对比患者愈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评价患者后期脊柱稳定性。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发病时间)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组内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愈后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椎板组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全椎板组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4例;半椎板组经随访无脊柱畸形发生,全椎板组脊柱畸形发生4例。两组患者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与经全椎板入路切除椎和内肿瘤比较在症状改善程度相同、肿瘤切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半椎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远期脊柱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全椎板组。  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具有损伤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虽有暴露局限的缺点,但在显微镜下先行瘤内切除其操作空间已足够,可以满足大部分椎管内肿瘤的切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