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寄意于时俗——《金瓶梅》叙事问题论析
【6h】

寄意于时俗——《金瓶梅》叙事问题论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参差对照:《金瓶梅》叙事的对比美学

第一节两极交攻

第二节道器之间

第二章红尘俗世:《金瓶梅》叙事的城市意识

第一节 “城”中之人

第二节城市生活

第三节转变的观念

第三章 向生而死:《金瓶梅》叙事的内在线索

第一节色情作为叙事动因

第二节爱情诱引的叙事作用

第三节淫乱升格的叙事用意

第四章何处是归程:《金瓶梅》叙事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从对儒家的态度来看

第二节从对佛教的认许来看

第三节从对道家的态度来看

第四节回到日用伦常

第五章琐碎一浪汤:《金瓶梅》叙事的文体特性

第一节胸有“城府”

第二节文类杂糅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寄意于时俗”是人们阅读和研究《金瓶梅》一个隐含的出发点,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或偏重于所寄之意或偏向于所写之俗。随着人们对晚明社会文化的深入认识和对《金瓶梅》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寄意于时俗”成为人们解读《金瓶梅》文本的新视点,进而重新阐释文学经典。本文秉承的也是这种阐释理念,以阅读经验为基础,以问题意识为指引,以叙事思想为基点,从五个方面对《金瓶梅》的叙事问题进行梳理和论析。 第一章,主要论述作者的对比叙事思想。本文认为,“参差对照”是作者表述他对世事认识的基本思想,文本中呈现对比的叙事:冷与热、真与假、破与立、道与器等等,都是作者世界观、人生观的具象反映。 第二章,主要论述作者的城市意识。“浮嚣奔竞”是晚明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作者丰富的都市生活体验反映到了《金瓶梅》的文本叙事中,因此加强文本的内外沟通,可以增进了人们对《金瓶梅》及其所寄时俗的理解。 第三章,主要分析《金瓶梅》叙事的推进力量。从文本可以发现,作者所写“满纸云霞”(性)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死”的观念,作者总是让其刻意求生的人物悲惨地死去,因此,本文认为“向生而死”是作者叙事的一个内在线索。 第四章,主要从作者的叙事中发现其价值观,回答“作者是倾向于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这个问题。本文发现作者对三家的教义都有所褒扬,但对借教义使瞒行骗的人都进行嘲讽,同时,最终作者不是要人们皈依宗教,而是要告诉人们一种“日用伦常”的“智慧”,因为对日常生活的肯定才会给生活带来希望。 第五章,主要就《金瓶梅》文体形成的思路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琐碎”是基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是作者在表现具体生活经验的叙事手法,为中国小说的发展作了影响深远的探索。 质言之,本文希望通过对《金瓶梅》叙事问题的思考和理解,阐明作者是如何通过叙事来表达他对“生活经验的本质和意义”的基本看法,以及这种叙事思想的意义。因此,本文重在描述《金瓶梅》叙述思想的实现,而不仅仅是叙事方法的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侯其强;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韧;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古代文学,晚明小说,小说叙事,金瓶梅;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