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视角
【6h】

区域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

3.1 中国能源消费时间特征

3.2 中国能源消费空间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研究

4.1 不同区域脱钩状态差异研究

4.2 不同区域能源强度差异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5.1 影响机理

5.2 分析模型

5.3 不同区域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不同区域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6.1 数据类别

6.2 数据有效性检验

6.3 模型估计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环境以及发展问题的核心。2000年以来,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致使我国能源约束不断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积聚、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  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当前,三大地区在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等方面已经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基于我国在空间区域发展上的基本国情,本文认为“同一因素在不同区域内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是相同的”这一假设不成立,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必然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而忽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会导致无法制定精确的区域能源政策,致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难以达成。只有充分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的特征,多角度掌握区域间能源消费差异,明晰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并做到对差异产生的原因了然于胸,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为多角度掌握区域间能源消费差异,本文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脱钩状态的区域差异,并借助泰尔指数模型分析了能源强度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脱钩状态、能源强度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考虑上述区域能源消费差异,本文利用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以总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4方面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扩展的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区域间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甚至作用方向也不同。在东部地区,总人口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费增长0.358%;人均GDP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0.80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提高1%,能源消费降低0.536%。在中部地区,总人口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同样不显著;城市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费增长0.372%;人均GDP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0.61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提高1%,能源消费降低0.296%。在西部地区,总人口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1.597%;城市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费降低0.545%;人均GDP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0.93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提高1%,能源消费降低0.324%。  最后,针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本文提出符合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现实情况、体现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