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6h】

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 号 表

1 绪 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课题研究内容

1.4本章小结

2 温差发电的基本理论依据

2.1热电效应

2.2 热电材料的性能参数

2.3 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评价模型

2.4本章小结

3 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及计算分析

3.1 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思路

3.2 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计算及选型

3.3 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4本章小结

4 系统燃烧及烟气换热部件的CFD模拟

4.1物理模型的建立

4.2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CFD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4.4本章小结

5 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

5.1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5.2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5.3本章小结

6 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6.1实验装置介绍

6.2实验台运行过程

6.3实验结果及分析

6.4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

6.5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本文工作的创新点

7.3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热电全固态直接转化方式,温差发电技术由于其体积小、适用性强、稳定性高等突出的优点,在分布式能源以及清洁能源供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大大阻碍了其推广使用。为了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能梯级利用的温差发电系统结构,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为系统结构和运行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提出了一种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了燃烧子系统、温差发电模块、冷却水系统等重要部件的设计。热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合理布置的高、中、低温温差发电模块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热源的梯级利用,以大幅度提高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②通过对温差发电系统的各级组件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优化了相关部件的结构,得到了环形带孔遮焰装置等关键设备的最优尺寸,有效地确保了系统的可用性。③基于流动、传热、燃烧及热电转换等基本规律,构建了反映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模拟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充分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结果显示,系统中不同级别的温差发电模块在动态特性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高温模块的功率输出无论是在启动过程还是系统扰动过程中的达到稳定的时间均较短,而中、低温温差发电模块的稳定时间则更长。④根据理论计算、CFD模拟以及动态特性仿真的相关结果以及燃烧器优化方案搭建了热能梯级利用型温差发电实验台,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7.05%,相较于单级高温温差发电实验台系统效率,提升了1.93个百分点。

著录项

  • 作者

    许昊煜;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苟小龙;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温差发电,梯级热能,热能利用,CFD模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