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6h】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创业人才培养基本理论

2.1 创业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1.1 创业人才的内涵

2.1.2 创业人才的基本特征

2.2 创业人才的基本素质

2.2.1 创业意识

2.2.2 创业能力

2.2.3 创业人格品质

2.3 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论

2.3.3 科学人才观

第3章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体系结构的含义

3.2 建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依据

3.3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3.3.1 创业课程体系

3.3.2 创业指导与训练体系

3.3.3 创业实践体系

3.3.4 创业理论研究体系

第4章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分析

4.1 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成功经验分析

4.1.1 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体系分析

4.1.2 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

4.2 国内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体系分析

4.3 国内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4.3.2 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4.3.3 创业师资结构不合理

4.3.4 创业实践教育效果欠佳

第5章 案例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5.1 重庆工商大学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5.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2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 重庆工商大学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2.1 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

5.2.2 缺乏专职创业导师

5.2.3 创业实践缺乏微企融入

5.2.4 政策宣传效果欠佳

第6章 构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

6.1 明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6.2 注重课程内容交互性

6.3 加强创业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6.4u3000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6.5u3000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国家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如何实现就业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015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思路,变被动择业为主动创业,并要求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要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重视创业人才培养。然而,截止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非常低,仅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这种现象说明我国高校现有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针对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本文采用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理论进行梳理,并对中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个案的基础上,发现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在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培养、创业实践以及创业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明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创业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创业课程内容交互性,实现创业人才的分类培养;加强创业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创业教育质量;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