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及提升机制研究
【6h】

新世纪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及提升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工业的发展历史

1.1.2 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

1.1.3 我国工业的发展展望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的研究动态

2.2 国内的研究动态

2.2.1 工业效率的区域层面研究

2.2.2 工业效率的行业层面研究

第3章 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界定与测度

3.1 广义的工业经济运行效率

3.2 狭义的工业经济运行效率

第4章 模型设定、指标体系与数据基础

4.1 模型设定

4.1.1 Malmquist指数法模型

4.1.2 主成分分析模型

4.1.3 聚类分析模型

4.2 指标体系构建

4.3 数据基础

第5章 区域间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测度和研究

5.1 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动态变化与促进因素分析

5.2 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比较分析

5.3 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的动态演进和敛散趋势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业间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测度和研究

6.1 各行业经济效益的模型实证分析

6.2 各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行业规模效率分析

6.2.2 行业管理水平分析

6.2.3 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6.2.4 行业利润创造分析

6.2.5 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战略机制研究

7.1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产权效率改革

7.1.1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激发工业经济活力

7.1.2 加快企业产权体制改革,鼓励社会非公经济发展

7.2 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产能过剩

7.2.1 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7.2.2 治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

7.3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效益实现

7.3.1 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科研投入信心

7.3.2 加强企业与研发机构联系,加快工业技术现实效益实现

7.4 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7.4.1 改良企业经营制度,提升生产绩效水平

7.4.2 整合行业生产资源,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7.5 优化工业体系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

7.5.1 优化工业体系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有特色的工业梯队

7.5.2 创造要素区域间流动有利条件,促进经济区域间健康协调发展

7.6 建设生态型工业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展开▼

摘要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核心,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是通向经济现代化强国的助推器。提升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水平,既是改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在科学发展观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工业基础体系尚未牢固,而国际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将倒逼我国工业改革和发展,效率研究作为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内的前沿课题之一。  本文以工业运行效率领域内的前沿理论为指导,采集2000年~2012年反映我国工业运行效率水平的面板数据,运用包络分析法分析省际间工业运行效率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业行业间运行效率状态,旨在测定和解析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挖掘影响工业经济效率在区域上和行业间的影响因素,探讨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发展模式,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水平提升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在整体上保持较高的提升速度,在时间上呈现“波浪式”提升的特征;第二,在实证研究下,首次将新世纪里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分解为三个区别明显的效率提升阶段;第三,工业经济效率提升过度依赖于有较强外部性特征的技术进步效率,工业企业规模效率与管理水平对效率提升贡献微薄;第四,区域工业经济运行效率呈“西高、中稳、东低”的发展状态,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差距有收敛趋势;第五,重工业行业经济效益优良,市场前景广阔;第六,商品消耗速度快且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轻工业行业是目前政府和民间应当着重关注的投资方向;第七,轻工业内技术含量低、初始投入少的行业目前已处在饱和状态,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亟须科学重组以提高规模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