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与京津沪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比较研究
【6h】

重庆与京津沪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1.2.1 现代服务业概述

1.2.2 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

1.2.3 理论基础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现状

2.1 北京现代服务业现状

2.2 天津现代服务业现状

2.3 上海现代服务业现状

2.4 重庆现代服务业现状

2.5 总结

第3章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与就业的计量分析

3.1 样本数据的选取

3.2 模型设立

3.3 面板模型估计

3.4 总结

第4章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的整体分析

4.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整体分析

4.1.1 重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演变

4.1.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比较

4.2 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整体分析

4.2.1 重庆现代就业比重的演变

4.2.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比较

4.3 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分析

4.3.1 重庆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

4.3.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的比较

4.4 现代服务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4.4.1 重庆现代服务业结构偏离度变化趋势

4.4.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结构偏离度的比较

4,5 现代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4.5.1 重庆现代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4.5.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4.6 总结

第5章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效应分析

5.1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比重分析

5.1.1 重庆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比重

5.1.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比重的比较

5.2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分析

5.2.1 重庆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分析

5.2.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比较

5.3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分析

5.3.1 重庆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分析

5.3.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比较

5.4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5.4.1 重庆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5.4.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

5.5 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5.5.1 重庆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5.5.2 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

5.6 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6.2.2 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2.3 夯实现代服务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在推动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其中的现代服务业更是成为吸纳各类型人才的主渠道。我国现代服务业取得一定发展,其对就业有一定的带动促进作用,但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重庆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人口基数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劳动力就业体制变革致使隐性失业显性化,表现为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部分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为了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解决重庆就业的有效途径。  京津沪作为比重庆早成立的直辖市,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在带动就业方面的成效值得重庆在总结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说明京津沪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就业确有推动作用,再着重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出发,以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为分析指标,探究了重庆与京津沪现代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就业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差异。综合来看,重庆与京津沪相比,其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其对劳动力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而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应提高劳动力技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对发展程度不高,亦需要高技术人才,需要政府引导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测行业劳动力转入可能性较大,但其发展程度较低,有待提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教育等在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且对就业有一定推动作用。最后结合重庆实际,从产业政策、外部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促进其就业增加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