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6h】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综述

2.3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综述

第3章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

3.1 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

3.1.1 大学生村官在村实际担任职务

3.1.2 村民(含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对后者工作职责的认知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角色

3.3 我国广大农村对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的要求

3.4 小结

第4章 胜任力模型的初步理论构建

4.1 胜任力指标提取依据的维度

4.2 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材料研读法

4.3.2 关键事件分析法

4.4 初步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5章 胜任力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5.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1.1 问卷的编制

5.1.2 数据收集

5.2 信度检验

5.3 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

5.4 因子分析

5.4.1 因子分析法简介

5.4.2 胜任力因子分析

5.5 效度分析

5.6 修正后的模型结果

5.7 指标权重计算及正式模型的构建

5.7.1 层析分析法介绍

5.7.2 指标权重计算及正式模型

5.8 小结

第6章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6.1 在大学生村官招聘、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

6.2 对学校通识教育的启发

6.3 对国家培养储备干部的作用

第7章 研究结论、创新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创新之处

7.3 不足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关键事件编码示例(8)

附件2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特征调查问卷

附件3 指标权重专家判断咨询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胜任力模型代表一个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和为什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建立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技术的重要基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任职者的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对任职者的胜任力资源进行管理、合理利用、有效开发,是对具有组织需要的胜任力的人才的获取、配置和科学合理使用,是对任职者的现有胜任力的发挥、潜在胜任力的有效挖掘以及胜任力的发展。胜任力模型的引入,为大学生村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视角,对于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组织的绩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技术。   本文在课题的支撑下,应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关键事件法选取胜任力指标,建立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得出初步的胜任力指标体系,共包括36项胜任力指标;然后通过仔细查阅收集到的59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事迹材料,分析其工作中的关键工作事迹和成果,对信息进行总结、编码。统计出36项胜任力指标在59份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材料中出现的频次,提取优秀大学生村官具备的胜任力指标,建立初步的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六个维度出发,包含22个胜任力指标。分别为:法律法规知识、公共行政管理知识、农业技术专业知识、行政执行能力、学习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信息收集与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员、创业者、协调者、组织者、自我定位明确、责任心、亲和力、积极主动性、乐观坚强、培养他人意识、信息收集意识、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包括:在大学生村官招聘、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对学校通识教育的启发;对国家培养储备干部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