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及贲门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6h】

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及贲门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2. 前 言

3.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3.1.2 病例选择

3.1.3 器械及药物

3.2.研究方法

3.2.1 普通胃镜检查

3.2.2 超声胃镜检查

3.2.3 ESE或者STER术前准备

3.2.4 手术步骤

3.2.5 术后处理

3.2.6 随访

3.2.7 统计学方法

4.结 果

4.1 病例特点

4.1.1 患者资料

4.1.2 STER组患者资料

4.1.3 ESE组患者资料:

4. 2 手术并发症

4.3总体数据分析

4. 4 STER与ESE 两组间的对比

4.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

4.4.2临床结果的对比

4.4.3随访资料的对比

4.5 亚组间的对比

4.5.1 间质瘤和平滑肌瘤间的比较

4.5.2 不同部位的MPTs间的比较

5. 讨 论

6. 结 论

参考文献

8.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10.综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出血的处理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内镜下切除术,包括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在食管和贲门固有肌层肿瘤(muscularis propria tumors,MPT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3年01月-2016年10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E及STER术患者资料,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5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接受ESE手术患者29例,STER手术患者24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根据术后病理和病变部位行亚组分析。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3例,男16例,女37例;平均年龄50.38±8.15岁,MPTs平均直径为20.13±13.56mm;按发生部位来分:食管43.4%(23/53),贲门56.6%(30/53);按术后病理来分:平滑肌瘤28.3%(15/53)、间质瘤67.9%(36/53)、其他(神经内分泌瘤、脂肪瘤等)3.8%(2/53)。  2.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病变的判断:来源层次的总体符合率为100%;病变性质的符合率为62.3%(33/53),其中间质瘤的符合率为87.5%(21/24),平滑肌瘤的符合率为44.4%(12/27);EUS下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 MPTs,我们将其诊断为间质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平滑肌瘤(x2=6.24,P=0.012)  3.本研究53例患者的整块切除率为96.2%(51/53),两组在整块切除率方面无差异(STER95.8%VS ESE96.6%,P>0.05);STE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SE组(140.46±73.48min VS60.03±51.29min,P<0.05);术中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1.3%(6/53),均发生于贲门部,其中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为9.4%(5/53),术中穿孔发生率为1.9%(1/53),STER组术中并发症低于ESE组(4.2%VS17.2%,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22.6%(12/53)(有4例患者同时并发了两种术后并发症),其中感染发生率为11.3%(6/53),气体相关性并发症11.3%(6/53),少量胸腔积液5.7%(3/53),迟发性出血1.9%(1/53);术后总的并发症STER组明显高于ESE组(37.5%VS10.3%,P<0.05),特别是术后气体相关性并发症(25.0%VS0,P<0.05);两组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禁食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异。  4.食管的MPTs,ESE与STER相比:手术时间短(43.42±17.89min VS156.27±69.23min,P<0.001)、钛夹使用少(1.58±2.87 VS7.45±1.29,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0 VS45.5%,P=0.014)且术中并发症无差异。贲门的MPTs,STER与ESE相比手术时间较长(127.08±77.01min VS71.76±63.50min,P<0.001),但术中并发症较低(7.7%VS29.4%,P=0.196),且术后并发症无差异。  5.结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本研究表明MPTs直径大、形状不规则、采用STER术、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6.随访及预后:平均随访时间4.62±6.53月(2-20月)、平均随访次数1.30±0.70次(1-4次),无一例复发。  结论:  1.ESE、STER是MPTs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STER手术时间长于ESE,但术中视野清晰、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低;STER手术组气体相关性并发症高于ESE组,但均比较轻微,经保守治疗后消失。  2.食管的MPTs,ESE与STER相比手术时间短、钛夹使用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中并发症无差异,故推荐行ESE术。贲门的MPTs,STER与ESE相比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并发症较低且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故贲门部的MPTs推荐行STER术。  3.EUS对MPTs有较好的诊断作用,特别是超声下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MPTs诊断为间质瘤的准确性较高。  4.研究表明MPTs直径大、形状不规则、采用STER术、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