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6h】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一、引言

二、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信息

(二)相关病史

(三)中心静脉狭窄部位

四、讨论

第二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一、引言

二、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评估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

(二)中心静脉狭窄程度

(三)介入治疗及随访结果

(四)介入治疗与中心静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四、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与治疗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常见临床特点,探究在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  研究方法:①纳入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收治于我院肾内科,经中心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为中心静脉狭窄/闭塞,并已行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2例。②收集并统计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状况,血液透析龄、中心静脉置管史、透析通路史等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③统计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部位和程度、采用的介入治疗方式、手术成功率;随访观察患者术后通路通畅率及症状复发情况。④比较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通畅率和中心静脉狭窄程度有无相关性。  结果:①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1.31±12.75岁,平均透析龄为 68.89±51.18 月;②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内瘘侧肢体肿胀,占总人数45.12%(37/82),其次为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长期导管)流量不佳34.14%(28/82)和颜面部浮肿9.76%(8/82);③使用临时导管的平均次数为1.11±0.77次,临时导管放置的平均时间为2.15±1.76月;④初始血管通路类型:18例(21.95%)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15 例(18.29%)采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49 例(59.76%)采用临时导管进行血液透析。⑤狭窄部位:中心静脉单支病变69例(84.15%),双支病变13例(15.85%);单支病变中最常见的狭窄部位是头臂静脉29例(35.36%);⑥狭窄程度:5例(6.10%)为轻度病变,17例(20.73%)为中度病变,35例(42.68%)为重度病变,25例(30.49%)为完全闭塞病变;⑦82例患者中,57例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9 例接受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PTS)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75.76%(50/66),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66.18%(45/66);⑧中心静脉狭窄程度越重,介入的成功率越低,狭窄程度越轻,成功率越高(2.88±0.90 vs 3.38±0.62,P=0.04);介入方式(单纯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的选择和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41);术后通畅率与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36)。  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中心静脉狭窄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内瘘侧肢体肿胀、长期导管流量不佳和颜面部水肿。对于有症状且不能缓解的中心静脉狭窄的血透患者,采用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建议早发现、早干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