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组织的活力空间体系研究——以田子坊街道空间为例
【6h】

自组织的活力空间体系研究——以田子坊街道空间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活力空间

1.1.2. 活力空间体系

1.1.3. 街道的活力空间体系

1.1.4. 里弄的活力空间体系

1.2. 研究背景

1.2.1. 全球命运共同体

1.2.2. 城市发展与问题

1.2.3. 街道更新与挑战

1.3. 国内外理论研究

1.3.1. 自组织空间的理论研究

1.3.2. 活力空间的理论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 2 章自组织的活力空间体系研究

2.1. 理想与坎坷的活力空间体系

2.1.1. 时空无限的乌托邦

2.1.2. 时空短缺的反乌托邦

2.2. 时空辩证的活力空间体系

2.2.1. 水乡村落的活力空间体系——宏村水街

2.2.2. 低碳交通的活力空间体系——哥本哈根的单车道

2.2.3. 现代城市的活力空间体系——巴黎大街

2.3.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特征

2.3.1.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生成

2.3.2.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形态

2.3.3.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规模

2.3.4.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层级

2.4.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动力学

2.4.1. 活力空间的他组织动力

2.4.2. 活力空间的自组织系统

2.4.3. 影响活力的空间要素

2.4.4. 活力变化的时间节律

2.4.5. 活力空间自组织的动力设计

第 3 章田子坊——活力空间体系的案例研究

3.1. 上海街道空间的案例研究与比较

3.1.1. 上海街道空间的比较

3.1.2. 上海里弄街道的案例比较

3.2. 田子坊的空间调研与分析

3.2.1. 田子坊的区位与周边情况

3.2.2. 田子坊的物质空间组成

3.2.3. 田子坊街道空间的构成

3.2.4. 田子坊的街道空间形态

3.3. 田子坊的活力调研与分析

3.3.1. 田子坊的日常活力变化

3.3.2. 田子坊街道空间的活动特征

3.3.3. 田子坊的现状空间业态

3.3.4. 田子坊的历史演化分析

3.4. 田子坊的宏观自组织的动力回路

3.4.1. 文化的产业链——宏观自组织的增长循环

3.4.2. 管理的综合体——宏观自组织的平衡循环

3.5. 田子坊的中观自组织的动力回路

3.5.1. 快城市的慢空间——中观自组织的增长循环

3.5.2. 小社区的大保障——中观自组织的平衡循环

3.6. 田子坊的微观自组织的动力回路

3.6.1. 美学生产——微观自组织的增长循环

3.6.2. 自治生活——微观自组织的平衡循环

3.7. 田子坊的多尺度自组织的特点

3.7.1.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纵向自组织

3.7.2. 多尺度的纵、横向超循环的自组织系统

第 4 章活力空间体系的活化设计策略

4.1. 活力空间体系的活化设计原则

4.1.1. 适宜密度的人群

4.1.2. 弹性开放的空间

4.2. 宏观尺度空间体系的活化设计策略

4.2.1. 贯通——断点公共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2.2. 围护——马路集市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2.3. 重塑——传统文化风貌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2.4. 疏导——繁忙交通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3. 中观尺度空间体系的活化设计策略

4.3.1. 适时共享——封闭权属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3.2. 灵活改造——过时功能业态的活化设计策略

4.3.3. 创造连接——低可达性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3.4. 节奏变化——大尺度街面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4. 微观尺度空间体系的活化设计策略

4.4.1. 展示与装饰细化——视野界面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4.2. 植树与绿植——缺乏自然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4.3. 餐饮与倚坐设施——缺乏社交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4.4. 互动设施——缺乏体验空间的活化设计策略

4.5. 活化设计策略的思考

4.5.1. 多样再生的活力观——活力空间体系的需求端

4.5.2. 有机整合的空间观——活力空间体系的供给端

第 5 章结语

5.1. 总结

5.1.1. 各章内容小结

5.1.2. 研究成果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九世纪前后,工业革命催生的现代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剧变,其中就有城市空间危机。奥斯曼改造下的巴黎标志着现代城市的开端,大规模人口聚集,不断加速生产、消费与再生产的循环。激进的空间实践改写了城市历史,都市蔓延的趋势下,全球相继出现了大型城市群,这消解了传统城市形态,以上这些都对社会生活、能源环境的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分化与环境恶化产生了结构性的社会活力流失,并进而导致城市空间活力的散失。这些现象都与缺乏活力空间体系的本质研究与活化设计有关。  鉴于此,有必要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出发对活力空间的特点、规律、本质进行研究,用更能激发与保护活力的空间设计理论对城市空间的设计营造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以活力空间体系为研究对象,立足自组织的理论,其空间高效分形与时间有序混沌的特点,这符合活力空间体系对于适宜活力与活力再生的需求。  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是相关背景和自组织的活力空间体系的研究章节。第一章首先对全球在现代城市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提出城市病问题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接着师法自然,观察自然界高效的自组织现象,整理与其有关的理论研究与丰富应用,并整理自组织空间、活力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章首先对历史上的理想与坎坷的空间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理想家园与现实世界不可跨越的鸿沟。活力空间体系综合了理想与坎坷空间,对其三个案例进行活力演化分析后,总结了其具有时空辨证的特点。接着从生成、形态、规模、层级四个方面分析了活力空间自组织的特征。最后从活力空间的自组织系统、空间要素、时间节律及其动力设计等方面总结了活力空间自组织的动力学。  第二部分(第三章)是对上海街道空间、里弄街道空间、田子坊街道的活力空间体系的分析章节。第三章首先对比分析了上海街道的空间模式,提出里弄街道空间具有多尺度层级的优势。接着对比分析了四个典型的里弄空间演化案例,提出田子坊具有多元主体、上下协同、低投入与高效益的优势。然后从区位与周边情况、物质空间组成、街道空间构成、街道空间形态及石库门建筑空间的改造案例等方面调研了田子坊的空间状况,从日常活力变化、现状空间业态、历史演化等方面分析了田子坊的活力状况。田子坊的街道空间体系综合鱼骨与网格的形态,其是公共、半公共到半私密空间混合共生的活力空间体系,其有机更新的商住交界的边缘空间是自组织演化最显著的区域,其居住自发改成商业服务、旧工业空间自发改成艺术工作室的空间、里弄自发改成艺术文化街道的空间是最有特色的自组织的活力空间。最后用自组织的动力模型对其空间要素进行归纳,提出田子坊在宏观、中观、微观都具备自组织的系统机制。田子坊包含的活力多样而稳健,其原因是其具备多尺度的自组织,进而形成了有机整体的活力空间体系。  第三部分(第四章)提出活力空间体系的活化设计原则、策略与思考。第四章首先从人与空间两方面提出了活化设计的两个原则。接着对空间体系提出了整合的活化策略,它是由宏观、中观、微观分别而又共同起自组织作用的策略集合。最后提出了活化设计策略的思考,活力空间体系的供需两端具有动态演化的特点,没有永远适宜的活化设计策略,永远会有更适宜此时此地的活化设计策略组合。

著录项

  • 作者

    褚圣捷;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青;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城市规划,自组织,活力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