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越南李陳漢詩史
【6h】

越南李陳漢詩史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狀

(一)李陳兩朝詩史及詩歌面貌的研究

(二)李陳兩朝漢禪詩的研究

(三)關於李陳兩朝儒、釋二教的研究

(四)關於李陳兩朝歷史文化及制度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越南李前漢詩概況

第一節 李前越南地區政權興替與漢文化的發展

第二節 李前漢詩的面貌

第二章 李朝漢詩

第一節 李朝漢詩發展的文化背景

一、李朝佛教的興盛

二、李朝科舉制度的確立

第二節 李朝帝王的漢詩創作

一、李太祖

二、李太宗

三、李仁宗

第三節 李朝僧侶及儒士的漢詩創作

第三章 陳朝帝王詩歌創作及陳初漢詩

第一節 陳朝漢詩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抗元戰爭的勝利

二、儒士階層的崛起

第二節 陳朝帝王的漢詩創作

一、向心與離心並立的創作模式

二、清雅之風的開端及發展

三、陳英宗與陳明宗詩歌的特色與開拓

第三節 陳朝初期的漢詩創作

一、 陳初臣工儒士的漢詩創作

二、興道王陳國峻對陳朝詩壇的影響

三、黎崱與陳益稷身處異域的不同書寫

第四章 陳朝中晚期漢詩及胡朝漢詩

第一節 陳朝中期的漢詩創作

一、 陳朝中期臣工儒士的漢詩創作

二、 以陳光朝為首的詩人群體

三、 陳朝詩壇集大成者——阮忠彥

第二節 陳朝晚期的漢詩創作

一、越南儒宗朱安的山水田園詩

二、范師孟的軍旅題材創作

三、陳元旦的仕與隱

四、陳朝詩壇的絕響——阮飛卿

第三節 胡朝漢詩

結 論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展开▼

摘要

李朝和陈朝,是越南作为独立国家的起始时代,同时也是越南汉诗的发轫期,这段时期的汉诗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在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唐诗的显着影响下,越南李陈汉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李前时代,越南汉诗存量少,且主要以巫术谶语、神只之言的形式见载於史书和小说作品中,诗歌艺术性较差。进入李朝後,佛教成为李朝国教,僧人亦为掌控文化的统治阶级,故诗歌主要以禅语为文,李朝帝王所作汉诗多是直白的佛法说教,李朝僧侣的诗歌,则加入了象征性的意象,采用“以禅入诗”的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  进入陈朝,帝王宗室和儒士臣子成为了汉诗创作的主要力量,这得益於陈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成熟。纵观陈朝,诗人蜂起,创作繁盛,可以明确姓名的诗人将近60余人,诗歌超过600首,使越南汉诗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昌盛期,其原因有三:一是陈朝诗人在题材方面大力开拓,应制诗、咏史诗、送别诗、军旅诗、山水田园诗纷纷出现,众体兼备;二是诗人诗风方面,以“清新雅致”为主流的审美风格风行陈朝诗坛,主要代表诗人有以清淡、清冷为主的陈仁宗,以清净自然为主的朱安、阮飞卿。另外,还出现了诗风沉郁悲怆的陈益稷、壮阔雄浑的范师孟,以及充满济世情怀的陈元旦,集大成者阮忠彦等人。三是师法对象层面,陈朝诗人以摹唐为主,兼有仿宋,主要以唐宋名家为标杆,或模仿词句,或模仿风格气韵。  在关注越南汉诗与中国诗歌联系的同时,决不应以中国为尺度衡量越南诗人的价值,理应注意他们自身的独特性,如陈朝帝王诗人在民族矛盾下向心与离心并存的书写模式,陈益稷身处中国的悲戚抒怀,以及在陈朝汉诗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陈国峻。总之,李陈汉诗,在题材、技巧、风格等方面,对於整个越南古代诗歌创作,均有开拓之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