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互惠性对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
【6h】

网络互惠性对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互惠性

2.1.1 互惠性内涵

2.1.2 网络联结关系

2.1.3 网络互惠性

2.2 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

2.2.1 高校区域技术转移内涵

2.2.2 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

2.3 网络互惠性与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的关系

2.4 文献综述述评

第3章 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构建

3.1 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

3.1.1 数据收集

3.1.2 分析方法

3.2 整体网络分析

3.3 网络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3.4 高校技术转移趋势

第4章 研究假设及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网络互惠性与跨区域技术引进绩效关系

4.1.2 网络互惠性与跨区域技术输出绩效关系

4.2 指标选取及测量

4.2.1 网络互惠性指标选取及测量

4.2.2 技术转移绩效指标选取及测量

4.2.3 控制变量选取

4.3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假设验证结果

6.1.2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于驱动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理距离、地方政策等因素的限制,高校科技成果往往局限于就地转化,这一方面拉大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导致的区域创新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创新资源得不到充分的转化。高校跨区域的技术转移打破了地理位置限制及行政隶属关系,使得技术资源、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在学界与产业界之间,区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能够有效地缩小区域间的创新资源差距,推动协调发展。
  本文基于2007-2016年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分布分析法,构建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及空间分布图谱。通过对技术转移网络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互惠性网络关系与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绩效存在密切联系。基于网络分析结果和理论推演,提出网络互惠性与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关系的假设,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基于研究假设,选取并测量反映网络互惠性及技术转移绩效的相关变量,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变量间关系进行了测量,根据回归结果验证理论假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和网络互惠性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互惠性关系能够显著促进高校跨区域技术转移的绩效,区域在技术转移网络中具有的互惠性关系越丰富,其跨区域技术转移的绩效越高。互惠性网络联结能够同时促进高校跨区域技术的引进和输出水平,互惠性网络派系能够促进高校技术的跨区域输出,但未能显著促进跨区域的技术引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