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色黏球菌PAAR蛋白功能及其携带毒素机制研究
【6h】

黄色黏球菌PAAR蛋白功能及其携带毒素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1.1.1蛋白毒素

1.1.2作用机制

1.1.3细菌多形毒素系统

1.2毒素的传递机制

1.2.1毒素的分泌

1.2.2非接触依赖性分泌

1.3Ⅵ型分泌系统和PAAR蛋白

1.3.1Ⅵ型分泌系统

1.3.2PAAR蛋白

1.3.3衔接子蛋白

1.4黏细菌亲缘识别机制

1.4.1黏细菌

1.4.2亲缘识别现象

1.4.3实验室前期工作

第二章黄色黏球菌多结构域PAAR蛋白功能研究

2.1前言

2.2实验材料

2.2.1菌株与质粒

2.2.2引物

2.2.3实验试剂

2.2.4培养基

2.2.5仪器设备

2.3实验方法

2.3.2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基因共转录分析

2.3.4邻近菌落融合不相容表型分析

2.3.5抗真菌活性实验

2.3.6大肠杆菌中毒性分析

2.3.7菌落共培养竞争分析

2.3.8酿酒酵母中毒性分析

2.3.9蛋白异源表达与纯化

2.3.10Pull down分析

2.3.12核酸酶体外活性检测

2.4结果与讨论

2.4.1两个paar-ctd在组成和组织上高度相似

2.4.2PAAR-CTD蛋白在黏细菌中普遍存在

2.4.3MXAN_RS36995基因与菌落融合不相容的表型有关

2.4.4MXAN_RS08765基因与抗真菌活性有关

2.4.5paar-ctd基因及其下游基因编码两组毒素-免疫蛋白对

2.4.6验证毒素-免疫蛋白功能

2.4.7两个PAAR-CTD及其对应的免疫蛋白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

2.4.8MXAN_RS24590抑制MXAN_RS36995的核酸酶活性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黄色黏球菌单结构域PAAR蛋白携带毒素输出机制分析

3.1前言

3.2实验材料

3.2.1菌株与质粒

3.2.2引物

3.2.3实验试剂

3.2.4培养基

3.3.6Pull down分析

3.3.7酵母双杂交实验

3.3.9荧光定量PCR(q-PCR)

3.4结果与讨论

3.4.2MXAN_0049免疫蛋白基因参与毒素传递

3.4.3MXAN_0050基因的转录

3.4.4MXAN_0050输出相关的蛋白复合体

3.4.5MXAN_0045蛋白部分阻碍MXAN_0080核酸酶活性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以衔接子为标记物识别细菌Ⅵ型分泌系统毒素效应物

4.1前言

4.2实验方法

4.2.1衔接子同源物获取

4.2.2衔接子同源物的基因组上下文分析

4.2.5基因组中T6SS和eCIS的识别

4.3结果与讨论

4.3.1衔接子在基因组中邻近T6SS针尖复合物和效应物基因

4.3.2PRK06147同源物可能是一种新型的衔接子

4.3.34类衔接子具有不同的序列特征

4.3.4衔接子同源物广泛分布在细菌基因组中

4.3.5大多数衔接子同源物与T6SS相关

4.3.6与衔接子相邻近的效应物种类多样

4.4本章小结

5.1前言

5.2实验方法

5.2.1识别PAAR蛋白同源物

5.2.2系统发育分析

5.2.3基因组上下文分析

5.2.4 paar基因的环境分布

5.3结果与讨论

5.3.1原核生物基因组广泛编码paar基因

5.3.2PAAR同源物被分成8种类型

5.3.3PAAR同源物的分泌方式

5.3.4PAAR蛋白可携带多样毒素

5.3.5paar基因促进菌株的环境适应性

5.4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亚;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微生物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越中;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77R3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