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殖民视角下《店员》中犹太人的文化身份建构与生存困境研究
【6h】

后殖民视角下《店员》中犹太人的文化身份建构与生存困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Introduction

0.1 Bernard Malamud and The Assistant

0.2 Literature Review

0.3 Main Principles of Postcolonial Theory

0.3.1 Cultural Hegemony

0.3.2 Exile and Cultural Identity

0.4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Living Predicaments of the Jews in The Assistant

1.1 Material Predicament of Morris Bober

1.1.1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on Morris Bober

1.1.2 Impact of the Modern Business Model on Morris Bober

1.2 Mental Predicament of the Bobers, Karps, and Pearls

1.2.1 Diaspora and Exile in Heterogeneous Cultural Space

1.2.2 Objects under Cultural Hegemony and Anti-Semitism

Chapter 2 Cultural Identity Constructions of the Jews under Predicament

2.1 Morris Bober’s Adherence to Jewish Cultural Identity

2.2 The Karps and Pearls’ Assimilation to American Culture

2.3 Helen Bober’s Failure in Balancing Jewish and American Cultures

Chapter 3 Different Results of Cultural Identity Constructions

3.1 Moral Success and Marginalization by Mainstream Society

3.2 Cultural Rootlessness and Spiritual Confusion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

致谢

展开▼

摘要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二战后美国最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凭借其作品强烈的犹太性享誉文坛。其代表作《店员》(1957)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创作背景,主要展现了美国纽约贫民窟一家小杂货店的兴衰史,以及几个与小店有关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小说以细腻深刻的笔触,表现出马拉默德对犹太少数族裔生存现状的深切关注。  本文拟运用文本细读法,依据后殖民理论,分析《店员》中犹太人的生存困境与文化身份建构,探讨马拉默德犹太书写的深层意义。研究表明,小说中犹太人莫里斯·波伯的物质困境象征着美国犹太下层移民的物质困境:在经济危机与现代商业模式的冲击下,莫里斯沦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牺牲品;而波伯、卡帕、培勒三个犹太家庭的精神困境则象征着整个美国犹太移民群体的精神困境:三个家庭在美国不仅处于地域流放状态,而且处于心理、文化流放状态。在文化霸权和排犹主义的压迫下,他们成为与主流文化群体相对立的“客体”。小说中犹太人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历史上犹太民族遭受迫害和流放的困境。通过对犹太人困境的书写,马拉默德批判了西方文化霸权与种族歧视对犹太人的压迫,表达了对犹太人的同情。此外,小说展现出三种失败的文化身份建构:坚守犹太文化身份,排斥美国主流文化的莫里斯在道德层面取得成功,却被主流社会边缘化;被美国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同化的卡帕与培勒父子在物质层面取得成功并跻身中产阶级,却失去民族文化之根,成为无根的漂泊者;试图在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却以失败告终的海伦面临尴尬的身份处境,精神迷茫痛苦。由此,马拉默德在书中强调了平衡母体文化与异质文化,建构杂糅文化身份的重要性。  本文认为,作为一名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作家,马拉默德对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并在小说中展现出两种文化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通过《店员》中的犹太书写,马拉默德为移民指明了一条建构理想杂糅文化身份和应对生存困境的路径:对于移民而言,必须守住民族文化之根,且不能一味排斥异质文化。他倡导,要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母体文化和异质文化核心和本质的基础上,以“取精去糟”的态度对待两种文化,实现二者的平衡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理想的杂糅文化身份,在迁入国实现更好、更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