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为模式视角下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贵州楼纳哪叠为例
【6h】

行为模式视角下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贵州楼纳哪叠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及乡村振兴实践的启发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4.1 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

1.4.2 贵州布依族的研究

1.4.3 环境行为学研究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对象

1.6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地调查法

1.6.3 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

1.6.4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理论及概念解析

2.1研究理论

2.1.1 环境行为学理论

2.1.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1.3 交往空间理论

2.2.1 布依族

2.2.2 村寨中心公共空间

2.3本章小结

3 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研究

3.1黔西南布依族村寨聚落空间布局研究

3.1.1 平坝沿山脚分布

3.1.2 平坝沿山腰分布

3.2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研究

3.2.1 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位置分布

3.2.2 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3.3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特征总结

3.3.1 综合性——多样性活动发生的场所

3.3.2 时间性——农耕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体现

3.3.3 地域性——贵州山地空间场所的代表

3.3.4 民族性——民族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

3.4本章小结

4 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人的行为模式研究——以楼纳哪叠村为例

4.1村寨中心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类型

4.1.1 研究对象

4.1.2 中心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类型

4.2研究方法

4.2.1 行为地图法

4.2.2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4.3哪叠村村民在中心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分析

4.3.1 中心公共空间行为地图分析

4.3.2 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问卷分析

4.4.1 物质环境与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行为

4.4.2 围绕水井和古树为核心产生的行为活动

4.4.3 受环境气候影响制约下的行为活动

4.4.4 时间因子影响下变化的行为活动

4.5中心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4.5.1 中心公共空间的空间质量及舒适度有待提升

4.5.2 中心公共空间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4.5.3 中心公共空间缺乏对特殊人群行为活动的关注

4.5.4 中心公共空间的民族文化传承性衰退

4.6本章小结

5 行为模式视角下哪叠村中心公共空间更新原则与策略

5.1影响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更新的重要因素

5.1.1 空间尺度与标识物

5.1.2 村民的行为需求

5.1.3 村寨文创产业的发展

5.2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心公共空间更新原则

5.2.1 基于村民行为模式下的更新原则

5.2.2 着眼于村寨整体发展的更新原则

5.2.3 保证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文化延续的更新原则

5.3哪叠村中心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5.3.1 村寨中心公共空间整体性提升策略

5.3.2 针对交流行为活动特点的空间更新策略

5.3.3 针对儿童活动特点的水系空间更新策略

5.3.4 村寨中心公共空间综合性提升策略

5.3.5 文化娱乐空间补充策略

5.4本章小结

6 结 语

6.1结论

6.2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C. 相关文献整理

D. 哪叠村中心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E. 访谈记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黔西南是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区域,而布依族作为黔西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其长久以来都在崇山峻岭的自然环境中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由于黔西南复杂的自然地貌以及闭塞的交通,其村寨聚落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机会。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乡村发展的愈发重视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也将迎来更新和发展的最佳契机。  而村寨聚落的更新发展不仅仅是要从物质空间上改善和提高村寨的空间环境,更是通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域和文化资源,进行产业转型,进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并使其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然而,在部分村寨的更新发展过程中,对于村寨空间的更新改造仅仅留于表面形式或采用过于粗暴的设计手法,而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村寨聚落空间的特征,同时也忽略了作为村寨空间使用主体的布依族村民的行为活动特征和需求,从而使得部分布依族村寨在更新改造之后,村寨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被破坏,不仅使村民失去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破坏了其村寨公共记忆的物质载体,在降低了公共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布依族村寨村民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仅没有起到保护村寨空间、提升空间活力的效果,反而加剧了村寨物质空间与村民日常生活以及精神信仰上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布依族村寨中的传统空间,加剧了其村寨公共秩序瓦解以及民族文化的衰落,从而使其丢失掉发展民族文化的优势。  因此,本文以黔西南布依族村寨中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公共空间——中心公共空间作为研究主体,以在中心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布依族村民的行为模式为核心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对黔西南地区典型的传统以及半传统布依族村寨进行研究,总结其村寨中心公共空间的特征。通过采取行为地图标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兴义市哪叠村中心公共空间中活动的村民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并提出其中心公共空间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村民的行为模式以及村寨整体的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更新原则和策略,从而使得中心公共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村民行为活动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能够使得布依族村寨中的公共空间、布依族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以及村寨产业的的转型达到相应的平衡并促进其形成良性的发展。  此外,论文研究源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西南多民族聚居区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的所属项目《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课题编号:2017YFC0702404)中的子课题“西南地域传统建筑绿色经验的科学机理及其现代应用研究”(2017YFC0702404-02)实践项目。

著录项

  • 作者

    芮万里;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蜀阳,段晓丹;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布依族村寨,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环境行为学;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1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