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姜文电影中“陌生化”方法研究
【6h】

姜文电影中“陌生化”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意义

1.1.1 学术意义

1.1.2 实用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的、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创新之处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陌生化”理论来源及其发展

2.1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2.2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体系

3 文本结构的叙事体表现

3.1 题材的“历史化”

3.2 叙事技巧的“陌生化”

3.2.1 “陌生化”的叙事角度

3.2.2 “穿插式”的叙事结构

3.2.3 对叙事的干预和破坏

3.3 “叙述性”的艺术手段

4 影像造型的“陌生化”策略

4.1 色彩意象的“陌生化”

4.1.1 个人心理投射

4.1.2 彩色黑白交替的影像组接

4.2 音乐的“陌生化”

4.3 时间和空间的变异

4.3.1 摄影机的运动

4.3.2 快速的画面剪接

4.3.3 小景别的运用

4.3.4 蒙太奇的运用

5 人物与表演

5.1 人物设置

5.1.1 非英雄的形象建构

5.1.2 反常态的人物角色

5.2 追求“陌生化”效果的表演风格

6 总 结

6.1 创作者价值观的表达

6.2 商业与艺术间的平衡

7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姜文导演电影作品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姜文导演在当代中国电影界具有独特地位,在他二十七年执导电影的经历中,一共为银幕奉献了六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姜文导演的大部分影片都保持了一流的艺术水准,这也让他受到广大学者和影迷的赞誉,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笔者认为姜文导演的电影中某些创作方法和表达方式来自戏剧的手段,其电影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手法上与布莱希特的主张相通。本文以姜文的六部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研读具体文本分析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出身的姜文对布莱希特陌生化手法的吸收和借鉴。姜文导演对陌生化的叙事方式和影像造型的运用,以及人物与表演方面的塑造,让他的电影非常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姜文导演追求“陌生化效果”让大众对于其电影认知理解始终有分歧,难以清晰地把握要领,这减弱了其电影清晰准确的价值观输出。姜文导演的电影经历过票房惨败也有过票房传奇,把握“陌生化”方法的运用,对在目前票房为王的电影市场中如何保持艺术和商业的平衡有很大的启示。姜文导演对电影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一直在探索,他希望观众能看懂他电影中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他采用陌生化手法来探讨人性,讲述生命、存在之类的哲学问题,这也造就了他的姜文式影片,成就了中国影坛上唯一的姜文。分析姜文导演的电影与戏剧的关系有利于探索戏剧与电影的结合如何产生美妙的艺术效应,有利于拓展艺术表现形式。或许能够为国内新兴电影创作者提供一定的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