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常都市主义视域下社区邻里生活的非正规营造
【6h】

日常都市主义视域下社区邻里生活的非正规营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社区邻里生活相关研究

二、非正规营造相关研究

三、日常生活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举例论证法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一、以非正规营造与日常都市主义交叉复合的实践方法作为切入点

二、为日常都市主义在中国社区环境中的适用性探索提供支撑

三、探究非正规营造的策略与传统正规营造模式在实践中的结合

第六节 论文结构

第一章 社区邻里生活的营造

第一节 社区邻里生活概述

第二节 社区邻里生活的正规营造

一、正规营造模式分析

二、空间的零度化

第三节 社区邻里生活的非正规营造

一、回归日常生活

二、非正规的营造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日常都市主义的探索

第一节 日常都市主义概述

第二节 日常都市主义在美国城市的实践经验

一、实践场所多主体的参与

二、打破固有边界的适时积累重组

三、地方集体生活文化的行动呼吁

第三节 日常都市主义对中国城市设计的启示

一、中国城市设计对日常生活的忽略

二、中国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

三、日常都市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四、关注社区邻里生活的非正规营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邻里生活的非正规营造策略探索

第一节 学习多元主体的生活语言

一、基于个人尺度的跟踪图绘

二、学习记录路上观察与发现

三、叙述多元主体的生活故事

第二节 打破传统边界并重新定位

一、尊重居民认同的场所精神

二、保护在地生活的文化遗产

三、挖掘野生设计的智慧魅力

四、适时调整的渐进式设计

第三节 促进邻里生活的文化对话

一、尊重居民的自发性创造

二、挖掘能人效应的影响力

三、居民为主体的社会互动

四、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就是展场”非正规营造实践案例

第一节 学习桥头社区的生活语言

一、居民尺度的观察——共同生活

二、记录在地的生活——路上观察

三、讲述居民的故事——叙述表达

第二节 重组桥头居民的生活边界

一、场所精神的连接——桥头锦标赛

二、文化遗产的整理——新人民公园

三、野生设计的魅力——百草凉茶摊车

四、渐进式的空间探索——桥头大学

第三节 对话桥头社区的生活文化

一、邻里自发的创造——光头梁不是汤尼

二、能人的影响力——刘付英个人演唱会

三、居民主体的互动——桥头酒吧

四、多元参与的对话——桥头吹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正规营造与非正规营造在实践中的结合

第一节 浙江省未来社区课题中的邻里生活营造

第二节 正规与非正规营造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多元人群的分析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在地文化的认同

第三节 非正规营造与正规营造在实践中的复杂适应

一、多元人群

二、文化遗产

三、在地文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第一节 关于社区邻里生活营造的创新探索

一、全文内容总结

二、具有创新思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的问题反思

二、对社区邻里生活营造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专业能力展示

桥头一方

一方水井:《桥头大学》

一方舞台:《刘付英个人演唱会》

INCREMENTAL URBANISM

COLLECTIVE FORM OF SANBA XU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申;

  •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学科 艺术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俞坚;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U-TU9;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1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