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省土地改革运动研究
【6h】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省土地改革运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土地改革与青海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一、土地改革的政治意义

二、青海省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章 青海省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与基本政策

一、青海省土地改革运动的准备工作

二、青海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方针

第三章 青海地区土地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二、青海省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实施

三、青海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工作步骤

第四章 青海省土地改革的历史成就及经验教训

一、青海土地改革的历史成就

二、青海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失误及经验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省土地改革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把握,基本还原了青海省土地改革的基本历史轨迹,并总结了此次土地改革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对青海农村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了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历史经验教训。回顾和研究青海的土地改革,有助于加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客观认识,有助于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于目前青海农村的社会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章以回顾党在历史上的数次土地改革为落脚点,指出了土地改革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青海解放前土地占有情况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情况极不合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极为迫切!解放后,在党中央和西北局的领导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于1950年4月开始了在青海省农业区的土地改革工作。在肃匪清特,减租减息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青海对农业区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文章的第一部分以阐述土地改革的政治意义为出发点,总结了在党的历史上的历次土地改革,指出土地改革对于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同时,从整体上把握青海省解放前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着重分析了少数民族寺院土地的占有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青海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从清匪肃特、减租减息和设立土地改革委员会、农民协会、人民法庭等专门机构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土地改革前青海省政府的准备工作,并重点阐述了青海土地改革的基本方针。在遵循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青海省政府结合省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政策,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并为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从东部农业区、东部纯藏族聚居区、半农半牧区和牧业区的小块农业区以及宗教寺院几个方面阐述了青海省土地改革运动的具体实施。并总结出青海土地改革运动的四个步骤:宣传政策、整顿组织;划分阶级成份;没收、征收、分配土地;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  最后具体总结青海土地改革的成绩和意义,并且指出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部分干部不够深入基础、对贫雇农团结不够”等失误和问题,在思考后总结出一些对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经验。比如:要重视民族和宗教问题、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等。  另外,本文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将青海土地改革的特殊政策与党中央的一般政策做了比较,将青海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土地改革政策作了比较,尽可能客观、鲜明的展现青海土地改革的特殊性。同时,这种坚持党中央的一般政策与青海地方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著录项

  • 作者

    刘进龙;

  •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忠瑜;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青海省,土地改革,少数民族,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