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同双方违约责任问题研究
【6h】

合同双方违约责任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双方违约责任内涵说明

第一节 双方违约责任的法理基础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二、合同权利义务内容的理性发展

三、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

第二节 双方违约责任的界定

一、双方违约责任的概念

二、违约形态的厘定

三、不同违约形态下的双方违约

第三节 双方违约责任与相关制度比较

一、与履行抗辩权比较

二、与过失相抵比较

三、与减损规则比较

第二章 双方违约责任的适用情形

第一节 从履行抗辩权行使角度观察的双方违约

一、不具有行使履行抗辩权的条件

二、履行抗辩权行使不当

三、履行抗辩权消失

四、未行使履行抗辩权

第二节 从违反义务性质角度观察的双方违约

一、给付义务之间

二、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三、违反报批义务的

第三章 双方违约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第一节 双方违约的归责原则

一、通常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合理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第二节 双方违约的责任承担规则

一、现行法律规定及不同观点

二、双方责任具有独立性

三、适用责任相抵规则

第三节 双方违约的责任承担方式

一、继续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损害赔偿

四、支付违约金

五、定金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双方违约责任在法学界和实务界是有争议的问题,对其存在价值有两种观点。有学者认为,双方违约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合同法中已经有履行抗辩权的存在,不会产生双方违约的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双方违约现象并不会因为履行抗辩权而消灭,因为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都有其构成要件,一些纠纷并不是正当行使履行抗辩权的情形,且随着履行抗辩权的使用不当,反而导致双方违约纠纷增加,因此双方违约责任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虽然我国《合同法》认可了双方违约这一概念,但对其规定较为概括,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不同,司法工作者对此理解各异。这样就会导致司法实践中,关于双方违约案件认定及责任承担方面出现不一致的情形,有失公平。因此,本文除导论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双方违约责任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章 首先从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权利义务内容的理性发展、合同严格的归责原则及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四个方面,说明双方违约责任有其适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其次通过对双方违约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的阐释,明确双方违约责任的内涵,并分析了不同违约形态下双方违约的存在情况,为后续分析双方违约责任相关问题奠定基础;最后将双方违约责任与相关易混淆的履行抗辩权制度、过失相抵制度、减损规则进行梳理和比较,说明双方违约责任在违约行为、功能价值、法律效果等方面与其他制度不同,其他制度无法完全予以替代,进一步肯定双方违约责任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  第二章 详细论述了双方违约责任适用的具体情形。以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为基础,分别从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角度和违反义务性质的角度展开说明,所列案例涉及的纠纷情形,在复杂的交易活动中均普遍存在,而对此双方意见各不相同。本章意在对案例进行阐释的同时,突出双方违约责任适用的具体情形。  第三章 首先说明在双方违约的情况下,仍应该坚持单方违约所遵循的归责原则,即通常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鉴于不同义务的性质,需合理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其次,通过对现行法律及学者观点的解读,明确双方违约责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责任,而不是一个概括的责任,不适用过失相抵,在承担各自责任之后,应适用责任相抵规则;最后通过对前文案例的实证分析,主张双方违约作为违约行为的一种,其责任承担方式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仍可援用继续履行、解除合同、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和定金罚则。

著录项

  • 作者

    赵洁;

  •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非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义虎;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合同法,双方违约责任,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