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步骤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信息情况

2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

3各证型与辅助检查的关系

讨论

1.中医认识

2西医研究

3危险因素分析

4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5中医证候与检查指标的关系

6结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病例报告表

附录2 文献综述: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附录3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辨证分型、检查指标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确立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辨证要素,总结出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证候要素特点,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与慢性尿酸性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预防、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所制定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为准,共纳入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在24岁至79岁之间,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所制定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将慢性尿酸性肾病分为4个实性证型,5个虚性证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体征,四诊合参,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制订临床调查登记表,详细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体重、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一般情况,及患者血尿常规、血栓止血、血脂等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验证各个因素是否与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有显著性影响。  结果:⑴研究发现,性别、年龄、体重、患高尿酸血症病程、并发病症、职业类型、饮食习惯、家族史、发病诱因、血脂是慢性尿酸性肾病发病的可能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29、0.002、0.002、0.048、0.008、0.007、0.038、0.016、0.039),季节与其发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性别、年龄、体重、血脂、患高尿酸血症病程、饮食习惯是慢性尿酸性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5、0.037、0.002、0.005、0.042、0.001)。⑶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临床证型复杂,虚性与实性证候要素交互间杂的复合型证型多见,纯虚证共7例,占总例数的12.5%,其中脾肾气虚型3例,为最多;纯实证共13例,占总例数的23.21%,其中血瘀型5例,为最多;虚实夹杂型共36例,占总例数的64.29%,其中脾肾气虚兼湿热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较为显著,分别为9例、8例。⑷虚性证型中各种证型与体重指数、凝血指标、血常规的关系比较上,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性证型中湿热型与血小板计数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①多种因素对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有影响,其中性别、年龄、体重、血脂、患高尿酸血症病程、饮食习惯是慢性尿酸性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基本规律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临床证型复杂,虚性与实性证候要素交互间杂的复合型证型多见;虚性证型中脾肾气虚型例数最多;实性证型中血瘀型例数最多;虚实夹杂型中脾肾气虚兼湿热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较为显著。③实性证型中湿热型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计数与湿热型存在一定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宋慧真;

  •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慢性肾病,中医病理,病因辨证,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