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的汉化及其在医学研究生中的应用
【6h】

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的汉化及其在医学研究生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RIPLS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评价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章 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在医学研究生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结论

建议

1. 量表使用注意事项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B跨专业学习态度调查表

附录C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D.文献综述:医学跨专业教育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1.汉化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Readiness for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Scale, RIPLS),形成适合评价我国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的量表;
  2.对中文版RIPLS量表信效度进行评价,探讨此量表评估我国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的适用性;
  3.调查和比较护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的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跨专业学习态度提出改进策略。
  方法:
  1.在征得量表作者英国邓迪大学David Bruce教授的授权下,对RIPLS量表进行翻译、回译、专家小组讨论、跨文化调适,预调查,确定 RIPLS的中文版,并对其进行信效度的验证。
  2.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地区3所医学院校2013—2015级护理学和临床医学全日制研究生发放问卷调查,采用中位数及下(P25)、上(P75)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结果:
  1.汉化并修订成形针对医学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①量表信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08,且各维度系数分别为0.931、0.832、0.701;重测信度 S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为0.92,各维度分别为0.94、0.91、0.88。②内容效度:量表的内容效度I-CVI在0.83~1.00之间,S-CVI为0.94;结构效度:分别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验证,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KMO=0.906,?2=2704.380,均?(0.000)<0.001,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以因子负荷量≥0.4为条件,提取特征根>1的3个主成分,共解释了56.377%的变异,得到各因子下的每个条目的载荷量均>0.5。其中,由于条目13在因子1内载荷量<0.4且在因子2内载荷量(0.653)>0.5,表示条目13与因子2相关性较高,故将条目13由原量表第一维度“团队合作”调整到第二维度“以病人为中心”;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除了条目19载荷量为0.39,各条目在所属因子下载荷量均>0.4,调整后模型M2较原模型M1更为理想,拟合度更好。卡方自由度比(?2/df)=1.400,拟合优度指数(GFI)=0.902,比较拟合指数(CFI)=0.967,规范拟合指数(NFI)=0.894,递增拟合指数(IFI)=0.967,均方根残差(RMR)=0.03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2,说明汉化后RIPLS条目调整后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度。
  2.本研究采用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量表RIPLS中文版对安徽地区3所医学院校护理学研究生(n=80)、临床医学研究生(n=158)进行调查。护理学研究生得分80~114分,中位数104分,P25,P75(95,108),平均秩次132.12;临床医学研究生得分73~113分,中位数99分P25,P75(93,104),平均秩次110.85。护理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总分比较, Z=-2.268, P=0.023<0.05,Mann-Whitney U5046.500, Wilcoxon W17292.500。护理学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均较高,护理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略高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团队合作和以病人为中心维度上有较高的一致性,在职业认同感维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1.本研究经过准备、翻译、文化调试、性能评价对RIPLS量表进行汉化,形成适用于中国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操作简便,可成为评价我国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的的有效工具。
  2.临床医学研究生参与跨专业学习需增强职业认同感,教育者应引导培养学生跨专业教育的理念,促进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跨专业学习的态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