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41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手术方式、预后回顾性分析研究
【6h】

41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手术方式、预后回顾性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临床表现

影像学资料

治疗方法

(1)显微外科治疗

(2)介入栓塞治疗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估

统计学分析

结果

采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或复合手术再次造影的患者功能评价及随访

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功能评价及随访

SDAVF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比较

SDAVF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认识、发展过程

临床特征

诊断

(1) SDAVF典型的症状和影像学

(2)SDAVF的CTA诊断

(3)SDAVF的MRI及MRA诊断

(4)SDAVF的DSA诊断

治疗方式、要点及几个特殊问题

(1)治疗方式

(2)术后抗凝药物使用的问题

(3)术前激素的使用问题

特殊类型的脊髓DAVF

(1)颅颈部的SDAVF

(2)骶部的DAVF

(3)创伤导致的SDAVF

(4)合并脊髓周围动静脉瘘的脊髓DAVF

(5)隐匿性SDAVF的处理策略

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或者复合手术室术中造影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同时探讨SDAVF的诊断、治疗方法、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1例SDAVF患者,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患者,其中采取显微外科治疗28例,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indoeyanine green,ICG)造影或者复合手术室造影,介入栓塞治疗13例。脊髓功能的评估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系统,术后随访6个月~72个月(平均26个月)。比较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再次发生率。并对脊髓DAV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发病与确诊手术时间间隔、术前是否使用激素、瘘口位置、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术后是否抗凝治疗、治疗手段等因素)。  结果:28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瘘口位于颈段的2例;上胸段(T1-8)8例;下胸段(T9-12)10例;腰段8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找到瘘口并切除。术后随访患者治愈18例,改善8例,无变化2例,好转率为92.85%,改良ALS为2.1±1.4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组13例,瘘口位于颈段的1例;上胸段(T1-8)3例;下胸段(T9-12)3例;腰段6例。术后随访患者治愈7例。改善4例,无变化2例。但术后复发2例,经再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未进一步复查。好转率为84.6%,改良ALS为2.2±1.5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术中造影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及手术的疗效。SDAVF手术治疗与介入栓塞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412)。显微外科手术组复发率(0.0%)明显低于血管内介入栓塞复发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与确诊手术时间间隔、术前曾使用激素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SDAVF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病与确诊手术时间间隔、术前曾使用激素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SDAVF预后有关。  结论:1.SDAVF发病无特异性,较隐匿,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临床表现和体征逐渐加重。但少数可呈急性表现。应根据可怀疑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多学科医生共同协作,制定个体化、精细化诊治方案。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措施,术中造影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准确性及术后疗效。3.SDAVF的两种处理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412)。虽然介入治疗组术后瘘口再次形成率(15.3%)高于手术治疗组(0.0%)。但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303)。4.发病与确诊手术时间间隔、术前曾使用激素及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是影响SDAV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