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减振体参数范围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振动抑制关系研究
【6h】

减振体参数范围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振动抑制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选题依据及课题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状况

1.3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2.1发动机的激励力分析

2.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

2.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

2.4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力学模型

2.5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仿真与试验分析

3.1 动力总成参数的确定

3.2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仿真模型

3.3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仿真分析

3.4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试验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减振体参数与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关系

4.1灵敏度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4.2采用正交试验的灵敏度分析

4.3减振体位置与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的关系

4.4减振体刚度与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的关系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

5.1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

5.2优化结果分析

5.3悬置系统非线性刚度曲线设计

5.4典型工况下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转角校核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目前,汽车的发动机朝着大功率的方向发展,发动机成为了车内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而人们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向车内的传递已经成为了汽车设计的重要内容。悬置系统对动力总成具有支承、限位和隔振作用,选择合适的减振体参数,可以使动力总成的刚体振动得到有效的抑制。从隔振角度考虑,减振体的刚度要足够的低;而从限位角度考虑,要严格限制动力总成在各种干扰力下产生过大振动,要求减振体的刚度越高越好。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以某国产汽车为例,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结合试验对原悬置系统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减振体安装位置、刚度等参数的变化与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两个主要方向解耦度的关系。综合考虑能量解耦设计和悬置系统振动传递率最小,结合灵敏度分析结果,以减振体刚度为设计变量,对原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基于控制动力总成振动位移的考虑,对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进行非线性刚度曲线设计,以抑制动力总成在某些工况下产生过大振动,从而避免其与周围零件产生干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