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6h】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柔性副车架动力学建模

2.1 柔性体动力学建模理论

2.1.1 柔性体的概念

2.1.2 柔性体的模态表示

2.1.3 ADAMS柔性体节点运动描述

2.2 副车架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

2.2.1 副车架有限元建模

2.2.2 副车架有限元模型自由模态分析

2.3 基于ADAMS/View的副车架柔性体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3.1 ADAMS/View软件简介

3.2 系统坐标系

3.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

3.3.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要求

3.3.2 悬置元件动力学建模

3.3.3 动力总成动力学建模

3.4 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建模

3.4.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3.4.2 隔振系统的组合连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性能研究与优化

4.1 隔振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4.1.1 基于ADAMS/Vibration隔振系统模态分析

4.1.2 隔振系统激振频率分析计算

4.1.3 隔振系统固有频率配置

4.2 隔振系统动态响应模拟计算与性能分析

4.2.1 隔振系统动态仿真

4.2.2 隔振系统性能分析

4.3 隔振系统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副车架在隔振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5.1 副车架隔振原理分析

5.2 无副车架隔振系统仿真分析

5.2.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5.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态仿真

5.3 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5.3.1 副车架对隔振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5.3.2 副车架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影响

5.3.2 副车架对动力总成质心及悬置点位移的影响

5.3.3 副车架对隔振系统动反力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NVH是汽车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也是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的考虑因素之一。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汽车振动研究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发动机振动是引起汽车振动的主要来源,对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副车架在整车中主要是具有二级隔振作用。本文研究了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的隔振性能,分析了副车架在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中的作用。
  首先,根据副车架CAD模型,在Hypermesh中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在Optistruct模块中对副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Optistruct模块中生成副车架有限元模型的MNF文件,导入ADAMS/View中建立了副车架柔性体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其次,依据本文的简化原则和厂方提供的参数,建立了悬置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和动力总成的动力学模型。悬置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和动力总成的动力学模型与柔性副车架动力学模型一起,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然后,在ADAMS/Vibration模块中对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进行了固有特性分析,在ADAMS/View中对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对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系统的隔振性能,最终得到满足性能要求的隔振系统。
  最后,介绍副车架隔振原理,引出并阐述了副车架二级隔振作用概念。建立无副车架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无副车架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固有特性、隔振性能分析。分析了副车架在隔振系统中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动力总成后悬置上点、下点、与副车架相连处车身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进一步诠释了副车架的二级隔振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