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安时期“宝塔山”政治符号的生产研究
【6h】

延安时期“宝塔山”政治符号的生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1.1.1研究缘起

1.1.2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相关研究回顾

1.2.2理论取径

1.3研究路径与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

1.3.2其他学科理论资源与方法

1.4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1.4.1研究意义

1.4.2 创新之处

1.5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宝塔山”政治符号的生产过程

2.1 1935-1937:萌芽期——“延安印象”中的“宝塔山”

2.1.1中共的形象建设部署

2.1.2 中共形象的宣传动员及修辞群体的聚集

2.1.3 “延安印象”中的“宝塔山”

2.2 1938:发展期——“宝塔山”形象与中共革命产生关联

2.2.1 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

2.2.2 从“宗教”之塔到“革命”之塔

2.3 1939-1944:成熟期——“宝塔山”形象的内部塑造与政治收编

2.3.1 内部塑造

2.3.2 政治收编

2.4 1945-1948:深化期——“宝塔山”象征意义的概念化与对外传播

2.4.1 符号的系统化与象征意义的概念化

2.4.2 宝塔山形象的传播与扩散

2.5 小结

第三章 文学书写中的“宝塔山”

3.1 知识分子的“国家想象”与“诗歌建国”

3.2 “宝塔”——诗歌中承载的“国家想象”

3.2.1 “宝塔”成为诗歌意象之可能

3.2.2 塔影——诗化的“宝塔”意象

3.2.3 “宝塔”意象的人格化建构

3.3 小结

第四章 艺术世界中的“宝塔山”

4.1 摄影:意识形态在场与时空场域确认

4.1.1图像叙事的在场性

4.1.2“宝塔山下”:意识形态的时空场域

4.2 木刻:被强化的革命意识形态

4.3 边币和邮票:中共形象与意识形态的空间传播

4.4 音乐:中共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

4.4.1 延安音乐的意识形态属性

4.4.2 意识形态的感性交流与认同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温晓俊;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春泉;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76F27;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