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
【6h】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架构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伦理考量

2.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制度伦理

2.1.1 制度伦理

2.1.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伦理

2.1.3 贷款政策演变中的制度伦理日益凸显

2.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管理伦理

2.2.1 管理伦理

2.2.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管理伦理

第三章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的问题及诱因的伦理分析

3.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1 贷后管理机制不健全

3.1.2 失信违约现象较严重

3.2 贷后管理呈现问题诱因的伦理分析

3.2.1 从制度伦理角度分析

3.2.2 从管理伦理角度分析

第四章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的伦理构建

4.1.2 还款规则的灵活化

4.1.3 失信惩戒的明确化

4.2 从管理伦理构建——建立健全的贷后管理的伦理安排

4.2.1 确立政府机构在贷后管理主体中的主导地位

4.2.2 规范学校、银行和学生三方角色的权责

4.2.3 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学生信贷档案

4.2.4 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自律

第五章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建立的伦理评价

5.1 还款救助机制的基本概述

5.2 还款救助机制的操作流程

5.2.1 申请办理

5.2.2 资格初审与复审

5.2.3 资金划付

5.3 还款救助机制的伦理性

5.3.1 救助的伦理关怀特性

5.3.2 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的权责划分

5.4 还款救助机制的伦理功能

5.4.1 对借款大学生个人的伦理要求和行为约束

5.4.2 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推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1999年正式实施以来,历经几次变迁,如今日渐完善。该制度的迅速发展表明它在帮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具有其它资助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自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大面积介入国家助学贷款之后,放贷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上解决。政策性银行的介入虽然提高了贷款流程前端的发放效率,但却无力扭转贷后还款这一环节存在的许多突出,尤其是学生毕业后的还贷信用依然考验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宽容度。助学贷款因为回收的困难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够完善和贷后管理参与主体的权责不清,致使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集中于贷后管理上。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政府担保的信用贷款,学生本人不需要提供其他担保,毕业后分散到全国各地,无疑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难度与经济道德风险,也凸显了贷后管理中伦理评价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政策性贷款,其本身所体现的伦理性毋庸置疑,单一“助”字就体现了该制度的伦理诉求与道德功能。本文针对国内有关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制度伦理和管理伦理的特定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贷后管理中出现的贷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和失信违约现象较严重等问题及其诱因,尝试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实际出发,探寻贷后管理道德风险规避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实现对贷后管理制度的有效伦理强化,保障学生贷款的合理有效回收,使得还款救助机制能够得以贯彻和落实。从制度伦理和管理伦理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进行有效的制度性安排。一是从制度伦理出发,进一步完善贷后管理制度内容设计,从贷款形式、还款规则和失信惩戒三个方面完善;二是从管理伦理出发,建立健全的贷后管理的伦理安排,从规范贷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权责关系、建立学生信贷档案和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等三个维度展开。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应运而生,弥补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贷款回收环节机制建设的空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