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氰基丙烯酸辛酯在小血管端侧吻合中的应用
【6h】

2-氰基丙烯酸辛酯在小血管端侧吻合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单纯使用2-氰基丙烯酸辛酯行小口径动静脉端侧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预后观察。   方法:本研究为动物试验,将40只SD大鼠分为2组:胶水组、缝线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颈动脉一颈外静脉端侧吻合模型。胶水组用2-氰基丙烯酸辛酯吻合,缝线组用11-0尼龙线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术中渗血、手术时间、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通畅率及内径(直视+超声+血管造影),术后1个月病理切片比较两组吻合口结构及炎性细胞数。   结果:所有大鼠存活至术后1个月,胶水组与缝线组渗血率无明显差别(15%v.s.10%,P>0.05);胶水组手术时间少于缝线组(60.25±14.73 min v.s.96.00±16.11 min,P<0.001);术后即刻与术后1周吻合口通畅率两组无明显差别(术后即刻:95%v.s。90%,P>0.05;术后1周:100%v.s.80%,P=0.136),术后1月胶水组通畅率高于缝线组(95%v.s.60%,P=0.035);胶水组吻合口内径大于缝线组(术后1周吻合口平均内径:胶水组0.986mm,缝线组0.516mm,P=0.003;术后1月吻合口平均内经:胶水组1.005mm,缝线组0.318mm,P<0.001);吻合口炎性细胞计数胶水组较少(33.6±5.9个v.s.88.2±19.4个,P<0.001);数吻合口平均爆破压两组无明显差别(412±54mmHg v.s.404±72mmHg,P=0.848)。   结论:2-氰基丙烯酸辛酯在小动静脉端侧吻合中有可行性,其胶水吻合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缝线吻合,其原因与胶水吻合避免了缝线引起的吻合口异物反应、减轻了吻合口炎性增生有关,胶水吻合口的渗血率、术后爆破压与缝线吻合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有潜力的小血管端侧吻合新技术,其在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治疗中能否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