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关系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6h】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关系研究——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本文研究的逻辑推演

1.1.2内部控制研究概览

1.1.3薪酬激励研究概览

1.1.4本文研究方向的确定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思路

1.4主要内容及框架

1.5主要贡献和创新

2.文献综述及制度概况

2.1内部控制研究

2.1.1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

2.1.2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2.1.3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经济后果

2.1.4内部控制的发展

2.1.5内部控制五要素

2.2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

2.2.1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

2.2.2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2.3研究文献评述

3.理论分析

3.1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3.1.1内部控制的概念

3.1.2不完全契约理论

3.2高管薪酬与业绩敏感度理论基础

3.2.1经济人假设

3.2.2委托代理理论

3.2.3薪酬激励理论

3.3内部控制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理论联系

4.实证研究假设与设计

4.1.1经营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

4.1.2内部控制有效性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4.2样本选取与数据源

4.3模型变量的定义

4.3.1被解释变量

4.3.2解释变量

4.3.3控制变量

4.4模型设计

5.实证检验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总样本描述性统计

5.1.2分组样本描述性统计

5.2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5.3回归结果分析

5.3.1经营业绩与高管薪酬关系的实证分析

5.3.2内部控制有效性与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关系的实证分析

5.4稳健性检验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6.3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6.3.1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6.3.2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现代公司理论把企业看作一系列不完全契约构成的经营主体。即缔约方在立约时无法预知交易中将会发生的全部情况并明确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为应对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不可预知性,需要通过剩余风险和收益的方式对股东加以额外补偿,除股东以外的契约主体获得缔约利益。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能力进行管理,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特定阶层开始出现,控制权和所有权开始相互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股东和管理层利益的不一致问题的存在,握有控制权的管理层倾向于损害股东的利益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所有者一方面要强化公司董事的法律责任和诚信义务观念,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促使董事和管理层利益与公司、股东一致;激励制度弥补受托者为给公司创造效益而放弃的追求自身利益而的机会成本。因而,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监督和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限制管理层自利行为,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经营成果的实现。与公司绩效挂钩的薪酬合同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因此,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对约束管理层利己行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同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更多关注内控影响因素及内控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较少涉及其与公司业绩进而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的研究;对管理层薪酬与业绩的敏感度的研究同样只注重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因素的探究,没有考察过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作者认为,对内控有效性与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关系的研究能够反映监督激励机制是否减轻了代理成本,由此,本文确定将内部控制、高管薪酬、经营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  第一,理论部分。从现代公司理论出发,视探讨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初衷,从监督与激励机制的角度分别引出对内部控制和薪酬制度的关注,在对现有文献的综述中找到突破口,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实证部分。本文在理论分析并参考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2011年-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等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第一,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性的结论,为内控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丰富了理论研究成果。  第二,通过证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上市公司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越明显,为实务界在管理实践中强化和完善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及信息披露提供了信心,从而使薪酬契约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绩效。  本文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论题确定的推论过程以及该课题的研究价值;阐述了全文的行文思路和理论、实证框架构建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高管薪酬及二者关系的研究现状,点明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理论分析。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薪酬激励理论,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角度,本文提出了将内部控制和高管薪酬、公司绩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这一章的理论分析构成了后文提出假设的基础。  第四章,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推出本文的2个假设。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现有的内控质量指数和被广泛认可的公司绩效替代变量及控制变量,构建回归模型,为下文的实证检验做好准备。  第五章,实证检验与分析。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章节,在前文理论推演和样本收集、模型设计的基础上,得出最后的实证结果,完成对文章2个假设的验证。本文的数据处理主要是通过Excel、Stata进行,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完成对假设的检验。实证检验包括:1、检验内控质量高低与管理层薪酬、绩效敏感度之间的关系;2、检验内控有效性对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最后,运用薪酬最高前三位董监高薪酬总额作为高管薪酬的替代变量,以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作为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均得到了与假设一致的结果。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对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的总结,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反映了高级管理人员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股东的投资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同时薪酬激励契约的存在使得高管的年薪相应提高,用以弥补其为股东创造超额收益所付出的努力,年薪的增加又会促使管理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经营业绩,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因此,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设计合理的薪酬契约,通过将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相挂钩的方式使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抑制管理层的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自利行为,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第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总体存在着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业绩敏感度显著相关的情况。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抑制高管人员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可能发生的过度投资、在职消费等行为,使股东的利益和管理层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若有合理的薪酬激励契约的存在,则薪酬、业绩之间的敏感度更高。  根据本文的结论,本文提出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维持企业合理水平的资产负债率量两方面的建议。从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2个角度完善企业经营,提高公司价值。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  第一,本文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薪酬、公司绩效和内部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内部控制研究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做了丰富和拓展。现有的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以及内控缺陷披露造成的经济后果方面,对内控质量与企业绩效二者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对管理层薪酬与企业绩效敏感度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公司结构、董事会特征、公司治理和公司规模等角度展开,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较为鲜见。本文的研究即是在内控有效性和管理层薪酬对企业业绩的敏感度之间构建了相互融合的桥梁,以期为这两个新领域的研究略尽绵薄。  第二,本文从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成长性角度选取3个变量作为经营绩效的替代变量,扩展了对经营绩效与内控质量关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现有的对内控有效性和经营绩效的研究通常只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使用ROA或者ROE作为经营绩效的替代变量。本文认为经营绩效是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成长性能指标的综合反映,作为理论研究的替代变量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单一变量,因而变量体系的构建是本文的一个主要创新之处。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本文为了从盈利能力、营运效率、成长性3个角度选择了3个指标作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替代变量,分别是总资产报酬率(ROA)、营业成本率(CPS)、营业收入增长率(GRO)。其中,ROA作为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已被广泛接受;CPS和GRO为作者自行选择的替代变量,是否能够恰当的反映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成长性还有待商榷。此外,本文的回归结果中,仅ROA和CPS的回归结果能够证实第二个假设,即内部控制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协同关系,GRO的回归结果无法给出合乎预期的答复,可能是本文变量选取方面存在问题。  第二、本文将迪博指数变为虚拟变量的过程中选取了720分作为区分的标准,高于或等于720分时,ICQ取1,否则取0。国内目前尚未见到类似的做法,这一标准为作者从谨慎性及避免2组样本数量差异过大的角度选定,做法过于主观,该标准高于样本均值近40分,对于这种差异的出现及可能对回归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也无法给出周密、客观的解答。

著录项

  • 作者

    单琦;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会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旭东;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高管薪酬,经营业绩;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3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