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6h】

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研究一: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研究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研究二:超超广谱β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 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简表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内感染的病原体及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了解革兰阴性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高产AmpC酶(hyperproductionof the AmpC β-lactamases,AmpC酶)的产生情况,提供合理抗生素选择.结论:内、外科发生的腹腔内感染的致病菌有着明显不同,近5年来感染菌呈明显多样化,各种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尤其革兰阴性菌种类繁多,耐药性强.对原发性腹腔内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首选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抑制剂复合制剂单用或联合阿米卡星或氟喹诺酮类,无效者选用亚胺培南/西拉司丁.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钠是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对继发性腹膜炎需要联用抗厌氧菌药物(克林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对多重耐药菌,应使用该试验法检测持续高产AmpC酶或产ESBLs的菌株,高产AmpC酶菌株,建议选择亚胺培南、四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产ESBLs的菌株,首选亚胺培南,替代药物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头霉素,但应适当增加剂量.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首选亚胺培南,二线药物可选择四代头孢菌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