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资源动员模式研究——以H公益协会为例
【6h】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资源动员模式研究——以H公益协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研究

1.2.2关于民间公益组织资源动员的研究

1.2.3现有研究述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民间公益组织

1.3.2 公共服务

1.3.3 资源动员模式

1.4 理论基础

1.4.1 资源动员理论

1.4.2 治理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6创新点

第2章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概述

2.1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的逻辑起点

2.1.1 可能性: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2.1.2 必要性:内力驱使和外力促动

2.2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要素

2.2.1 资源动员主体

2.2.2 资源动员对象

2.2.3 资源动员环境

2.2.4 资源动员目标

2.2.5 资源动员成效

2.3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技术

2.3.1 市场化动员技术

2.3.2 参与性动员技术

2.3.3 合法性动员技术

2.3.4 媒体化动员技术

2.3.5 组织性动员技术

第3章 H公益协会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个案研究

3.1 H公益协会概况

3.2 H公益协会资源动员要素分析

3.2.1 动员主体:魅力型权威

3.2.2 动员对象:公民积极参与

3.2.3 动员环境:政策法律规范化

3.2.4 动员目标:公益性专业性突出

3.3 H公益协会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技术分析

3.3.1 开拓筹资渠道,组织自我造血

3.3.2 采用情感招募,进行合理激励

3.3.3 积极响应政府,获得行政认可

3.3.4 使用媒体工具,动员网络资源

3.3.5 建构组织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3.4 H公益协会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成效

3.4.1 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

3.4.2 弥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3.4.3 推进社会治理进程

第4章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动员模式:“同心圆”模式

4.1 资源动员“同心圆”模式的内涵

4.2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模式的特点

4.2.1 相互嵌入性

4.2.2 资源依赖性

4.2.3 合作互惠性

4.3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模式的优势

4.3.1 降低政府成本、增进社会沟通

4.3.2 补充政府职能,满足多元需求

4.3.3 解决“市场失灵”、“契约失灵”问题

第5章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模式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5.1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模式的挑战

5.1.1 资金资源挑战:筹款渠道单一

5.1.2 人才资源挑战:专业人才紧缺

5.1.3 政策资源挑战:政策法律不健全

5.1.4 公信力资源挑战:内部治理亟需加强

5.2 民间公益组织供给公共服务的“同心圆”模式的对策建议

5.2.1 加大税收优惠,拓展筹资渠道

5.2.2 增进人才吸引,强健人才队伍

5.2.3 降低准入门槛,改革双重管理体制

5.2.4 加强媒体宣传,优化组织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田野日记节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姜砚;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行政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云峰;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D56D5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