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研究——以上海SF大学为例
【6h】

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研究——以上海SF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上海SF大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的现状

2.1 上海SF大学社会实践工作介绍

2.2 从专项工作人员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现状

2.3 从项目指导教师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现状

2.4 从合作单位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现状

2.5 从大学生群体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专项工作人员相关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2 项目指导教师相关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3 合作单位相关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4 大学生群体相关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的建议

4.1 以专项工作人员为核心完善基础性的管理机制

4.2 以项目指导教师为力量建立促进育人功效的管理机制

4.3 以合作单位为纽带打造发挥社会功能的管理机制

4.4 以大学生为本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更是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培养一流人才、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中的教育与锻炼,增长了能力才干、增强了奉献意识、提升了综合素养,从而促进了高校学风、社会风气的良心循环。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高校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而应试体制教育下的人才培养弊端、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大学生性格问题、网络互联网的趋势影响,这些变化都为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中造成了新的问题。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来解决问题是高校管理需要直面的情况。本研究以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四类对象:大学生群体、团学系统师生、项目指导教师、合作单位为切入,通过对四类对象的总计调研与访谈,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思考,进一步了解了当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较强的解决建议。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疏于对于开展活动意义的普及、团学系统工作效率低、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责任意识不明确等管理不当的原因,存在社会实践活动意义与工作意识不统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相关考核评价、项目指导教师的管理、人员招募管理等日常运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难题连连,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团学系统工作的师生,亦或是项目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方面,都有着各自难以解决的困难,并由此降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热情;此外,于大学生的安全保障、意见反馈机制,于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的队伍建设与培训制度等权益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中较为显著的问题;最后,创新意识与相关促进措施的不足也是急需提升的方面,譬如:由于宣传工作机制的陈旧,无法深入大学生的主流阵地。而实践内容形式、大学生人文关怀、科学合理的激励奖励等创新、促进机制的缺失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还是要通过大学生、团学系统、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四个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第一,要以当代学生为根本,把握“互联网+”与“个性化”,以打造“互联网+社会实践”服务网站与人文关怀机制为抓手,努力将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紧扣这两大主题;第二,要以团学部门为核心,加强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通过加强管理队伍与培训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加以各类考核评价制度、负责人管理制度、权益保障机制与时俱进化地完善;第三,要以项目指导教师为力量,通过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机制以及科学化的激励机制等相关管理办法的建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第四,要以合作单位为纽带,加强合作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责任意识的树立,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常管理、招募考核等过程的参与提升合作单位的参与度,并积极探索思考社会资源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的引入与促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