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临床特征及CFTR基因突变筛查
【6h】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临床特征及CFTR基因突变筛查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特征

第三章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CFTR 基因突变筛查

第四章 综述 遗传性病因致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论文说明:符 号 说 明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临床特征及CFTR基因突变筛查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肾脏、睾丸、附睾及精囊腺的发育情况,Y染色微缺失情况、染色体核型,性激素水平,精液情况,全面分析其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其诊疗水平。   方法:对108例因不育而就诊的CBAVD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泌尿生殖系统B超结合经直肠超声(TRUS)探查双侧肾脏、睾丸、附睾、输精管及精囊腺,精液分析(包括精浆果糖测定),性激素检查等。   结果:所有108例CBAVD患者均无肾脏缺如;通过超声检查发现仅有附睾头而未及附睾体、尾者32例(29.63%,32/108);一侧附睾存在对侧附睾体尾部缺如者28例(25.93%,28/108),双侧附睾头体尾均存在者48例(44.44%,48/108)。双侧输精管阴囊段及盆腔末段均缺如者98例(90.74%,98/108),双侧输精管阴囊段纤细,盆腔末段缺失者3例(2.78%,3/108),一侧输精管阴囊段纤细,盆腔末段及对侧缺失6例(5.56%,6/108),一侧输精管盆腔末段部分存在,对侧盆腔末段及双侧阴囊段缺失1例(0.93%,1/108)。双侧精囊缺如32例(29.63%,32/108),双侧精囊发育不良45例(41.67%,45/108),一侧精囊缺如同时对侧精囊发育不良28例(25.93%,28/108),一侧精囊发育不良对侧精囊正常者1例(0.93%,1/108),一侧精囊缺如对侧精囊扩张者2例(1.85%,2/108)。左侧睾丸体积:14.51±3.49ml ,右侧睾丸体积15.62±4.30ml,6例患者双侧睾丸体积<10ml,其中2例患者伴有双侧睾丸微石症;伴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者4例;伴左侧静脉静脉曲张者24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正常男性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未见缺失。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4.21±3.24mIU/ml,黄体生成素(LH):5.02±1.24mIU/ml,催乳素(PRL):10.63±5.24ug/l,睾酮(T):4.98±2.12ng/ml,雌二醇(E2):36.1±20.7ng/ml。所有患者性激素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3例患者LH及T水平在正常低限。精液分析:精液量精0.6±0.3ml,PH值:6.4±0.4,精液离心均未见精子,果糖定性试验:阴性。   结论:⑴CBAVD患者附睾、输精管、精囊腺的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天异常,从我们的病例数据观察没有发现同时伴有肾脏异常。⑵CBAVD患者可同时伴有精索静脉曲张或是睾丸微石症等影响睾丸生精功能的因素。⑶CBAVD患者一般不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以及Y染色体微缺失。   第二部分: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CFTR基因突变筛查。   目的:通过对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的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CBAVD患者CFTR基因突变的特点,为研究国人CBAVD的发病机理及辅助生育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方法: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结合测序的方法对15例因不育而就诊的中国汉族CBAVD患者的CFTR基因的27个外显子进行筛查,通过直接测序对内含子8的(TG)m以及Tn进行检测。   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的CBAVD患者中CFT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3.33%(13/30),其中包括1个等位基因的突变类型为:M469V。另外4个5T纯合突变,4个5T杂合突变。发现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2个等位基因为c.1393-47T>G,3个等位基因为c.1393-61A>G。未发现国外最为常见的CFTR基因突变类型△F508突变。在CBAVD患者中5T等位基因为40%(12/30),7T为50%(15/30),9T为10%(3/30),而(TG)13占13.33%(4/30),(TG)12占56.67%(17/30),(TG)11占23.33%(7/30),(TG)10占6.67%(2/30)。在我们所研究的CBAVD患者中M470型等位基因占53.33%(16/30),V470型等位基因占47.67%(14/30)。其中M/M基因型为33.33%(5/15),V/V基因型为26.67%(4/15),M/V基因型为40%(6/15)。   结论:⑴研究发现中国的CBAVD患者CFTR基因突变为43.33%,主要是内含子8的5T突变,未见国外最为常见的△F508突变。⑵在对CBAVD患者行辅助生殖前,应对夫妻双方行CFTR基因突变筛查以及遗传咨询,评估子代遗传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