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散之间:上海评弹艺人的组织化(1951~1960)
【6h】

聚散之间:上海评弹艺人的组织化(1951~1960)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评弹研究

1.对评弹的文学研究

2.对评弹的曲艺研究

3.对评弹的史学研究

第三节 思路与方法:组织化的理论创设与研究实践

1.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理论与组织化特征

2.关于近现代中国组织化进程的研究

3.评弹组织视角的架构

第一章 组织结构的更迭:由单干到集体

第一节 共和国建立前评弹行业组织的变迁

第二节 集体组织的思想来源

1.左联与双重领导体制

2.文工团组织模式与运行

第三节 集体组织的初期试验:国营剧团的始创与扩容

1.彷徨选择:艺人的创新与守旧

2.典型垂范:上海评弹团的创办

3.曲折发展:上海评弹团的扩容与危机

第四节 集体组织的全面完成

1.党与艺人的共和

2.整顿思想与种植“试验田”

3.评弹界的“大跃进”:区级团的建立

第二章 组织文化的塑造:艺人书目的整旧创新

第一节 传统书目与“斩尾巴”运动

1.传统书目的余晖与艺人的前进

2.“斩尾巴”运动始末

第二节 新书的编创与中篇评弹的崛起

1.内容与形式的革新

2.中篇评弹的伊始与成就

第三节 “推陈出新”与传统书目的“去毒化”——以《白蛇传》为例

1.解放初期党的文艺政策

2.《白蛇传》的整理与“旧书”的复演

第四节 “反右”运动与新编作品的“政治化”——以《黄“青天”》为例

1.评弹界的“反右”运动——光裕书场事件

2.描写评弹艺人的首部作品——中篇评弹《黄“青天”》

第三章 管理与规划(一):对组织成员的收入调节

第一节 五十年代前、中期拆账制度的变迁

1.解放初期传统拆账制度的延续

2.五十年代中期拆账制度的调控

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形成:试行与隐患

1.试行期的工资草创与剧团艺人的艰辛

2.评级评薪与危机萌发

第三节 工资制度的调整与改革:缓和与再现

1.调整:增津贴与分红利

2.改革:艺人收入自理制度

第四节 工资制度的推广:调低与固化

1.整风运动与新拆账制度的形成

2.区级团的固定工资

第四章 管理与规划(二):对组织成员的培养操控

第一节 传统社会艺人的技艺传承

1.拜师、习艺与出道

2.四类艺徒面面观

第二节 集体教学的开启:戏校评弹班的教育实践

1.戏校评弹班的创立与评弹青年队的组建

2.上海市戏剧青年汇报演出

第三节 集体教学的改革:评弹学馆的培训模式

1.授徒机制的重启与推行

2.评弹学馆的技艺传授与实习活动

第五章 组织实践的检验:艺术性与政治性的转换

第一节 国家调节的发轫:春节戏曲竞赛

1.全面剧改的基础——1950年的“春赛”

2.时事政治的迎合——1951年的“春赛”

第二节 国家管理的继续:国营剧团的示范

1.服务对象的确立:工农兵听众

2.活动区域的限定:“三下”运动

3.演出时间的规划:“一三八”制度

第三节 国家操控的升级:上海市曲艺会演

1.突出政治——1958年曲艺会演

2.组织保障——1959年曲艺会演

结论

附录

附录一:1950 年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系统表

附录二:上海评弹团大事记(1951~1960 年)

附录三:上海评弹团作品编创表(1951~1960 年)

附录四:上海评弹团人员变化表(1951~1960 年)

附录五: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建团十周年摄影留念照(1961 年11 月20 日)

附录六:采访人员一览表

附录七:原上海评弹团团长吴宗锡访谈(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亮;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唐力行;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B5J6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