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青少年饮食模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相关性研究
【6h】

城市青少年饮食模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1 饮食模式及青少年饮食特征

2 青少年饮食模式的影响因素

3 饮食与青少年健康

参考文献

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城市青少年主要饮食模式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饮食模式与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为青少年保健工作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2010年10至11月对安徽省蚌埠市和浙江省绍兴市6所初中学校全体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自填式问卷收集以下信息: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体育锻炼行为和体力活动情况,最近1周食物摄入频率表(FFQ),以及抑郁和焦虑量表得分情况。根据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原则,9360名学生参加本次调查,最终共获得有效问卷8930份。在研究之一中,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从“青少年饮食频率”表(共38个食物条目)提取饮食模式。根据饮食模式主成分得分的三分位数(P33、P66、P99),将摄入等级分为3等级,以T1、T2、T3表示。c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及行为特征的青少年饮食模式摄入情况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饮食模式的影响因素。在研究之二中,采用c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组间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布差异;单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单一饮食模式与抑郁和焦虑的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应激生活事件等生活因素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强度;结构方程模型评价若干生活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互作用效应。
  结果:两地青少年主要饮食模式相似,共归纳总结成5类,分别为“高能量型”、“零食型”、“加工肉类型”、“健康型”以及“传统主餐型”。其中,“高能量型”以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食物类别为代表食物;“零食型”以含糖点心、饼干、糖果、坚果等食物类别为代表食物;“加工肉类型”包括鱼虾、火腿肠、香肠、内脏肉类为代表食物;“健康型”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燕麦片等为代表食物;“传统主餐型”饮食模式的代表食物分别为米饭、禽肉、鸡蛋等。不同饮食模式的摄入等级在地区、性别、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较好、父母教育程度“小学或以下”均是“高能量型”、“零食型”等不健康饮食的高摄入等级(T3)的危险因素;而自评体型肥胖与5种饮食低摄入等级均相关。总人群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9.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2.1%;高摄入“健康型”和“传统主餐型”分别与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3(95%CI:0.47-0.61)和0.64(95%CI:0.57-0.73),并且“健康型”还与焦虑显著负相关,而“传统型”与焦虑无显著关联(P>0.05)。高摄入“零食”和“加工肉类型”与抑郁症状(零食型:OR=1.10,95% CI:0.97-1.25;加工肉类型:OR=1.18,95% CI:1.04-1.34)和焦虑症状均显著正相关(零食型:OR=1.30,95%CI:1.15-1.48;加工肉类型:OR=1.50,95%CI:1.32-1.71);“高能量”饮食与焦虑检出率显著正相关(OR=1.28,95%CI:1.13-1.46),但与抑郁相关无显著性。结构方程模型显示,青少年饮食行为不仅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直接相关,还是通过“体力活动”、“应激性生活事件”等生活因素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发挥中介效应。
  结论:城市青少年存在5种主要饮食模式,其与家庭因素以及行为特征密切相关。健康饮食与抑郁、焦虑的发生风险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保护效应;而过多摄入零食或高能量食物为特征的饮食可能增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但上述因果关系仍需开展随访研究加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