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先兆性偏头痛与慢性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皮层兴奋性改变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6h】

非先兆性偏头痛与慢性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皮层兴奋性改变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1.2.2入组标准为:

1.2.3排除标准

1.3研究方法

1.3.1分组方法

1.3.2 仪器设备

1.3.3 准备工作

1.3.4 操作流程

1.3.5 波形选取

1.3.6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起始波N1-P2振幅比较

2.2各组内第一个波形至第六个波形N1-P2波幅的变化趋势

3 讨论

4 结论

本试验的创新之处

本试验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非先兆性偏头痛及慢性偏头痛发作间期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特点,并探讨两者发作间期视皮层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期间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非先兆性偏头痛患者20例为非先兆性偏头痛组(MO组)、慢性偏头痛患者20例为慢性偏头痛组(CM组)及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对照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HC组)。对各组内个体分别进行VEP检查,每叠加100次形成一个VEP波形,连续记录6个波形,测量每个波形N1-P2的波幅,比较起始波形的N1-P2波幅在三组间有无差别,并分析每组内从第一个波形至第六个波形N1-P2波幅的变化趋势。
  结果:起始波形N1-P2振幅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先兆性偏头痛组明显降低[(6.05±2.22)μV<(6.54±1.81)μV,P<0.05],慢性偏头痛组明显升高[(8.32±1.74)μV>(6.54±1.81)μV,P<0.05]。各组内第一个波形至第六个波形N1-P2波幅的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组呈下降趋势(r=-0.03),非先兆性偏头痛组呈上升趋势(r=0.21),慢性偏头痛组呈下降趋势(r=-0.14)。
  结论:非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性适应性缺损,即兴奋性易感性升高,与皮质低预激活水平有关;不同于非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慢性偏头痛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性适应性升高,与抑制环路活性降低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