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探讨
【6h】

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标本来源

2.2 主要试剂

2.3标本处理

2.4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ALK 蛋白的表达

2.5 DNA和RNA双提取

2.6 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

2.7 EGFR基因检测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ALK基因IHC阳性和RT-PCR阳性两者符合率

3.2 ALK基因阳性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特点

3.3 ALK基因阳性肺癌患者病理学特点

3.4 ALK融合基因和EGFR基因共存现象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基因突变 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作参照,探索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的方法及准确性,探讨经济可行的筛查ALK阳性患者的方法及观察ALK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收集NSCLC患者石蜡标本234例,使用兔单克隆D5F3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行ALK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合格,对其中阳性标本采用RT-PCR验证。
  结果:
  1.234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检测ALK免疫组化检测融合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97%(21/234),经RT-PCR检测验证后突变率为5.98%(14/234);
  2. NSCLC患者ALK突变与组织学类型、年龄、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3.21例病例进行RT-PCR验证,IHC与RT-PCR符合率随IHC阳性程度的增加递增。IHC1+时两者符合率为0,当IHC3+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两者符合率为100%。
  结论:
  1. NSCLC患者ALK突变在腺癌、年轻和分期晚的人群中高发,与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2.尽管免疫组化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假阳性,但当IHC3+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与其它确证手段一致性高具有诊断价值,是较可靠的ALK筛查手段。
  3. IHC筛查及随后RT-PCR再确证是发现ALK阳性肺癌经济可行的组合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