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室光环境改善对中小学生近视保护效应的干预研究
【6h】

教室光环境改善对中小学生近视保护效应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教室采光照明情况

3.2 光环境改善干预对中小学生裸眼远视力的影响

3.3 光环境改善干预对子样本等效球径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3.4 等效球径下降和眼轴延长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教室照度水平较差

4.2 干预后教室照度水平有所提高

4.3 改善教室光环境水平与学生近视发生、发展

4.4 近视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4.5改善教室光环境对近视保护效应的可能机制

4.6 本研究的优缺点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环境光与屈光发育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索教室光环境改善与中小学生视力和近视发生、发展的关联。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城、乡小学(一~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各1所(共4所)为实验组,调查对象为2092名,改造教室照明提高灯光照度。对照组按照地理位置邻近、课业负担相当的原则,选择城、乡小学(一~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各1所(共4所),调查对象为1595名。对整体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3次裸眼远视力检查。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自愿的原则从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各选取1个班(共10个班),组成研究对象为317名的子样本(实验组178名vs.对照组139名),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后对其进行精确眼科检查,包括散瞳验光检查和眼轴长、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等眼生物学参数检查,并进行近视相关行为问卷调查。改造前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现况,干预后1个月测量实验组学校教室照度。教室照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整体样本3次裸眼远视力的比较使用多元方差分析,子样本眼屈光和生物学参数比较使用t检验,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
  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室照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桌面照度和黑板照度较高;桌面照度均匀度较高;但黑板照度均匀度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年,实验组(4.87±0.23分,4.84±0.25分,4.85±0.23分)与对照组(4.88±0.22分,4.84±0.25分,4.81±0.27分)3次裸眼远视力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在干预1年后,实验组裸眼远视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子样本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视率、等效球径、眼生物学参数、年龄、性别、民族、BMI、平均裸眼远视力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年后,实验组新发近视率低于对照组(3.9% vs.10.1%;P=0.029);非近视学生屈光度下降少于对照组(-0.25 D vs.-0.47 D;P=0.005),近视学生屈光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眼轴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近视者:0.20mm vs.0.27mm,P<0.001;非近视者0.13mm vs.0.18mm,P=0.02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对于非近视者,参与干预项目、基线屈光度越小、父亲教育程度越低、睡眠时间越长和视屏时间越短,屈光度下降越慢;参加干预、年龄越大、父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和睡眠时间越长,眼轴延长越慢;对于近视者,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近视进展越慢;参与干预且年龄较大者眼轴延长越慢。
  结论:
  提高教室光环境水平能够减缓中小学生裸眼远视力下降速率,预防近视发生和眼轴延长,是一项简单有效的近视干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