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脉内注射不同剂量三磷酸腺苷在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冠脉疾病中的应用
【6h】

冠脉内注射不同剂量三磷酸腺苷在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冠脉疾病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材料与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一般资料

3.2 各组FFR值的对比

3.3 血流动力学改变

3.4不良反应情况

4.讨论

4.1影响FFR的其他因素

4.2不同途径ATP所得的FFR值的分析

4.3血流动力学

4.4不良反应

4.5 有效性及安全性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诱发充血相药物在测定血流储备分数中的应用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指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和(或)闭塞,从而致使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进而引起的心脏病,即冠心病。随着冠心病诊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仅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来了解冠脉病变形态学变化是不足的,还应重视其功能学改变。结合冠脉狭窄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能好地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因其测量冠脉狭窄程度功能学变化而普及于临床。为了精确测量FFR值,诱发病变冠脉的最大充血状态是其前提条件,常用的诱发药物有腺苷(Adenosine)、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硝普钠、尼可地尔、瑞嘉德松等。综合其安全性及经济性,国内导管室常用ATP作为相关诱发药物。ATP即可以通过静脉泵入(Intravenous,IV),也可以通过冠脉内弹丸注射(Intracoronary,IC)给药。目前国际公认方法是静脉以140μg·kg-1·min-1的速度泵入ATP或者腺苷,但该方法同冠脉内弹丸注射相比,所需药物剂量更大,诱导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推荐冠脉内注射途径给药,但冠脉内注射ATP的具体剂量目前仍有争议。
  研究目的:探讨在测定冠状动脉FFR时,冠状动脉内弹丸注射ATP与传统静脉泵入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以及在安全性保证的前提下冠脉内注射ATP的最佳剂量。
  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名,所有患者均经CAG检查,共确定的52处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为50%~70%)。以这50名患者,52处临界病变为研究对象进行FFR测量,并进行前瞻性试验。对每处病变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首先将不同剂量的ATP[60μg(IC1组)、100μg(IC2组)、150μg(IC3组)、200μg(IC4组)、250μg(IC5组)]以随机弹丸注射至靶血管,待压力曲线回到基线水平后,肘静脉用140μg·kg-1·min-1速率泵入ATP(IV组),分别测定并记下每组FFR值,同时记录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值,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1、FFR值随着冠脉内注射ATP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但IC4与IC5组的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IC1组FFR值明显大于IV组的FFR值[差值为(0.021±0.012),P<0.05];IC4、IC5组的FFR值明显小于IV组[差值分别为(-0.030±0.015),P<0.05及(-0.031±0.017),P=0.001]。
  3、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一共有13例患者(40.6%)出现ATP相关不良反应,均未予以特殊处理。
  结论: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同静脉以140μg·kg-1·min-1速度泵入ATP的方法相比,冠脉内弹丸注射200μg时诱发最大充血状态效果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