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意向性非存在论的“存在性”证明
【6h】

意向性非存在论的“存在性”证明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文研究内容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意向性非存在问题的由来

1.1意向性问题的历史回溯

1.1.1布伦塔诺的解释

1.1.2意向性的发展与修正

1.1.3来自胡塞尔的批判

1.2非存在的本质研究

1.2.1中世纪的非存在问题

1.2.2 非存在问题的论战

1.2.3 非存在问题的现当代发展

1.3 意向语境下的非存在论

1.3.1 感知存在与意向存在

1.3.2 意向性与关涉性

第二章 意向对象的研究

2.1意向对象的分类

2.1.1存在(being)与存在物(existence)

2.1.2 非存在事物内部区分

2.2意向状态指向的内容

2.2.1 意向状态的多样性

2.2.2 意向状态中的意向动词

2.3 意向性非存在的不同解释

2.3.1诉诸于心灵的意向性非存在

2.3.2 意向性非存在的一元属性

2.3.3 意向性非存在的个体化解释

第三章 量化与还原解释下的意向性非存在

3.1 量化与非存在对象

3.1.1 自然语言中的量化

3.1.2 如何量化非存在

3.2还原解释非存在

3.2.1 意向性非存在的真理

3.2.2 非存在对象的还原论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段睿;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费多益;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O17O1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