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6h】

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答辩

第一章 绪 论

1 边缘型旅游地研究综述

1.1 国外边缘型旅游地研究综述

1.2 国内边缘型旅游地研究综述

2 选题背景

3 研究内容和意义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意义

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边缘型旅游地的概念与理论研究

1 核心--边缘理论机理

2 边缘型旅游地的内涵

3 边缘型旅游地的类型

3.1 按空间尺度划分

3.2 按资源赋存划分

4 边缘型旅游地的基本特性

4.1 旅游资源特性

4.2 旅游交通特性

4.3 旅游认知特性

4.4 社会经济特性

5 边缘型旅游地的发展演替模式

5.1 极化效应下的逆向演替

5.2 扩散效应下的顺向演替

5.3 关联效应

6 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战略

6.1 产品开发战略

6.2 形象驱动战略

6.3 区域联动战略

6.4 政府主导战略

第三章 实证研究--以宣城市旅游发展为例

1 概况

2 宣城市旅游业边缘性因子分析

2.1 经济发展水平边缘性因子

2.2 旅游资源边缘性因子

2.3 旅游经济边缘性因子

2.4 旅游交通边缘性因子

2.5 旅游品牌边缘性因子

3 宣城市旅游业边缘效应的作用结果分析

3.1 正面作用

3.2 负面作用

3.3 结论

4 宣城市旅游业深度开发的对策思考

4.1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4.2 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

4.3 旅游地客源市场深度开发研究

4.4 旅游地区域整合的深度开发研究

4.5 旅游管理深度开发研究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1.1 边缘型旅游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区域类型

1.2 边缘型旅游地可以从空间尺度和资源赋存两个角度进行划分

1.3 旅游资源是决定边缘型旅游地性质和程度的关键因子

1.4 顺向和逆向演替是边缘型旅游地两种不同的动态演替模式

1.5 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应走产品特色化、形象驱动化、区域联动化和政府主导化相结合的道路

2 有待完善的工作

2.1 关于边缘型旅游地的概念与概念体系

2.2 关于边缘型旅游地边缘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研究工作的重点依然是旅游资源丰富、区位良好、交通便利的旅游热点地区,温点旅游区的开发研究没有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旅游交通的发展,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部分热点旅游区环境容量的饱和或超载,温点旅游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强温点旅游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温点旅游区的一种重要类型—边缘型旅游地,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研究边缘型旅游地的旅游发展战略。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综述边缘型旅游地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本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理论,系统阐述边缘型旅游地的内涵、类型、基本特性、动态演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应走产品特色化、形象驱动化、区域联动化、政府主导化的综合发展战略。
  第三章实证分析,选取安徽省宣城市为案例区,在分析宣城市情的基础上,认为宣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边缘性因子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交通、旅游感知五方面。以此为基点,提出宣城市旅游业发展应在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旅游地的形象策划、客源市场的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区域联动和旅游管理等方面走出边缘区的阴影。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与仍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对比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如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边缘型旅游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区域类型。
  2、边缘型旅游地可以从空间尺度和资源赋存两个角度划分类型。
  3、旅游资源是决定边缘型旅游地性质和程度的关键因子。
  4、顺向和逆向演替是边缘型旅游地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态演替模式。
  5、边缘型旅游地的发展应该走产品特色化、形象驱动化、区域联动化和政府主导化相结合的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