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的内源性发展研究
【6h】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的内源性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二)当前农村学校师资建设的思路有失偏颇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发展的内生动力匮乏

二、研究意义

(一)揭示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现状,引发社会关注

(二)挖掘内源性发展价值,丰富农村学校师资建设的思路

(三)探索内源性发展策略,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发展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研究现状的反思

四、概念界定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

(二)内源性发展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发展的现实隐忧

一、历史进程中的政策与观念

(一)逐步深化拓展的师资数量补给

(二)待遇倾斜与专业培训结合的师资质量提升

二、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的突出问题

(一)流动性强导致的青年教师身心投入不足

(二)培训方式固化造成的老龄师资边缘化

(三)去农观念影响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困境的根源

(一)政策设计重规制轻文化认知

(二)地方落实本土化培养欠缺

(三)个人发展缺乏内源助推力

第二章 师资内源性发展是农村学校师资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内源性师资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内外因辩证原理

(二)内源性发展理论

二、师资内源性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内源性建设的价值

(一)内源性发展的独特优势

(二)内源性发展是师资“留得住”的保障

(三)内源性发展是师资“教得好”的动力

第三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内源性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良好的场域归属感

(一)合作共生的教学场域归属

(二)尊师重教的社会场域归属

(三)关爱支持的家庭归属

二、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念

(一)教育氛围浓厚的成长经历

(二)甘于奉献的人生观

(三)培育完人的教育观

第四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的内源性发展路径

一、师资内源性发展的内部机制建设

(一)建设教师心理归属的多维共同体

(二)夯实教师精神成长的进阶道路

二、师资内源性发展的外部支持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化的政策保障

(二)缩小城乡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差距

(三)强化本土师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良性循环

(四)创设尊师重教的优良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徐广华;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基础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宽宁;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51G7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