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政策与地理因素的研究
【6h】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政策与地理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因素研究

1.2.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研究

1.2.3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3.3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与现状分析

2.1 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

2.1.1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的演变

2.1.2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体系

2.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2.2.1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集聚特征

2.2.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小结

第3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分析

3.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因素

3.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

小结

第4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实证检验

4.1 针对政策和地理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4.2 基于准实验方法的政策效果评价

4.2.1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4.2.2实证分析

4.2.3稳定性检验

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保持经济扶持政策的稳定性

5.2.2完善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

5.2.3加强地区间的科技交流,增加技术引进

5.2.4发挥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建设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2000年与2010年控制变量分段间距选择

附录B 2000年与2010年变化曲线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分析了政策和地理因素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市)民族经济发展数据,使用线性回归和RDD方法,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发展差距既可能源于国家实施的经济扶持政策不足,亦可能受民族地区地理因素影响。  为了验证民族经济扶持政策的实际效用,也为了确认地理因素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本文首先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地区经济扶持政策实施效果,再由区域产业集聚情况判断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根据传统制度经济和经济地理理论分析得出,良好的经济政策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存在两种不同论点。一方面,地理因素可能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地理因素有可能通过经济政策等其他因素间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实际上,中国民族分布具有突出的地区特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地理环境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自然和经济地理因素的劣势也会弱化民族经济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地理因素既可能直接阻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可能会通过掩盖我国民族经济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间接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其中,间接影响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  本文在实证部分首先使用线性回归方法,以代表政策和地理因素的虚拟变量为解释变量,验证了两因素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证实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显著。其次,为了剔除地理因素的直接影响,更为准确的评价民族经济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本文使用RDD方法进一步检验了民族经济扶持政策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准实验方法是一种拟随机实验,可以有效避免参数估计的内生性问题,同时可以剔除民族经济扶持政策以外地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间断点回归(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简称RDD)是准实验方法的一种,受建模条件影响,本文采用RDD回归中的模糊间断回归法(Fuzzy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简称FRDD)进行评价。在FRDD模型中,以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为政策实施的决定变量,回归结果基本可以验证民族经济扶持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地理因素对民族经济扶持政策的负面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