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灶11C-胆碱摄取的临床应用及其生存因素的相关研究
【6h】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灶11C-胆碱摄取的临床应用及其生存因素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癌症死亡的首位病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75%~80%。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早期检出手段的提高和NSCLC有效的全身治疗,NSCLC脑转移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   长期以来,临床诊断脑内转移瘤主要靠CT和MRI,尤其是MRI。但是常规MRI平扫及强化,反映的是病变的含水量、血流的流空现象和造影剂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病灶等情况,不能提供肿瘤增殖程度和异质性等生物学信息。PE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氨基酸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PET/CT融合了PET的功能显像和CT的精确定位,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在脑转移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11C-胆碱(11C-choline,11C-CHO)作为一种新的PET示踪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显像。在肿瘤细胞内,胆碱的唯一代谢途径是参于磷脂的合成。胆碱通过磷酸化途径进入肿瘤细胞,最终整合到细胞膜上,形成胆碱入胞后的化学捕获机制。并且胆碱一旦被磷酸化后就停留在细胞中,即“化学滞留”,这是胆碱可以用于肿瘤显像的生物学基础。活体组织内磷脂酰胆碱31p磁共振波谱显示:许多肿瘤细胞膜上的磷脂酰单碱成分增多,而相应的正常组织细胞膜上胆碱代谢物浓度很低或无法探测;治疗有效时,治疗后肿瘤细胞膜上的磷酰单碱成分减少。因此,瘤组织的胆碱摄取速率是反映细胞膜合成速率的指标,也是肿瘤细胞增殖的指标。   11C-CHO代谢显像剂的优点是肿瘤显像清晰,周围正常组织摄取胆碱的数量非常有限,放射性很低,而肿瘤组织摄取胆碱相对高,肿瘤/非肿瘤放射性比值高。绝大多数脏器在1~5min时摄取率达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注射11C-CHO约5min后即可进行PET显像。虽然在一些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胆碱摄取亦增高,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但如果应用适当,11C-CHO在脑肿瘤显像具有潜在的优势。   数十年来,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otherapy,WBRT)在脑转移治疗中保持着主导地位,能够使脑转移患者获得3~6月的生存期。近来多项临床研究报道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尤其是低剂量TMZ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有一定的疗效。影响脑转移生存的临床变量已经被深入研究,重要的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体力状态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单个或多个)、原发灶病理类型(鳞癌或非鳞癌)以及颅外肿瘤状况(控制或非控制)。其中,体力状态评分被一致地认为是影响生存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治疗方法。原发疾病确诊至出现脑转移的间隔时间也影响预后,间隔时间长者为预后有利因素。11C-CHOPET在脑转移瘤中的良好显像,且能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可能具有在预测脑转移瘤的生存的价值。   研究内容:   1、11C-胆碱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诊断价值;   2、低剂量替莫唑胺同步全脑放疗对比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3、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生存的多因素研究。   研究方法:   1.对30例临床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或可疑脑转移的患者进行颅脑MRI检查及11C-CHOPET/CT检查,对11C-CHO摄取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探讨SUV值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ECOG评分的相关性。计算11C-CHOPET/CT显像的各个指标对肺癌脑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对90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低剂量替莫唑胺同步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相应的毒副反应。   3.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的等各种临床因素及脑内转移灶的11C-CHO摄取等生物因素与生存的关系。   4.病理检查:对所取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或中位数表示,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不同水平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ROC曲线用于比较各个指标的诊断效能。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研究结果:   1.30例肺癌患者经手术、磁共振显像及随访证实有26例存在脑转移,共发现45个脑转移瘤灶,CHOPET显示的高中代谢灶39个,诊断脑转移瘤的敏感度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6.7%(39/45),特异度85.7%(6/7),准确性86.7%(45/52)。   2.11C-CHO显像剂的4个半定量指标SUVmax、L/MCU、L/WM、L/CTX的均值分别是:1.1276、4.1160、9.0769、4.7203,对于脑转移瘤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所有AUC均>0.9(P<0.01)。   3.转移灶长径和SUVmax存在统计学相关性,相关系数r=0.454(P<0.01),肿瘤长径越大CHO摄取值越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肿瘤大小及SUVmax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4.4个半定量指标SUVmax、L/MCU、L/WM和L/CTX鳞癌脑转移中的均值分别是:1.3178、5.1638、10.3739、5.4774,腺癌脑转移均值分别是:1.0007、3.4175、8.2119、4.2156;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效能均较差,AUC分别是0.642、0.711、0.626、0.619,仅L/MCU有一定的鉴别效能(P=0.018)。   5.WBRT联合同步低剂量替莫唑胺对脑内病灶疗效有效率73.3%;单纯WBRT组有效率77.8%(P>0.05)。中位生存期(OS)WBRT联合同步低剂量替莫唑胺组10.0个月,单纯WBRT组7.5个月,联合治疗组有显著生存优势(P=0.002)。   6.两组均常见头痛、皮疹及脱发,且脱发多为Ⅲ级以上。单纯WBRT组血液学及胃肠道反应轻微。WBRT联合同步低剂量替莫唑胺组耐受性良好,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两组Ⅱ级以上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和肝功损伤有统计学差异(P<0.05)。   7.对90例患者的生存资料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ECOG评分、合并内脏转移及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及脑转移灶的数目与生存无关(P>0.05);对26例脑转移患者的11C-CHO摄取的4个半定量指标与生存的关系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SUVmax、L/WM和L/MCU影响生存(P<0.05),而L/CTX与生存无关(P>0.05)。   结论:   1.11C-CHOPET/CT对NSCLC脑转移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对于鉴别不同病理分型效能有限。11C-CHO摄取值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有关,肺鳞癌脑转移瘤11C-CHO摄取值大于肺腺癌。   2.WBRT联合低剂量TMZ治疗NSCLC脑转移较单独WBRT显著延长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影响生存的临床因素有原发灶病理类型、ECOG评分、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及联合低剂量替莫唑胺化疗;生物因素有脑内转移瘤灶SUVmax、L/WM和L/MCU。这些影响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