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新派诗”理论研究
【6h】

清末民初“新派诗”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述略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新派诗”的历史文化语境

一、清末民初社会背景

二、清末民初旧派诗概况

三、诗界革命派和“新派诗”

第二章 “新派诗”的实践及传播阵地

一、“诗坛都头领”:黄遵宪及其“新派诗”

二、过渡时代与梁启超的“诗界革命”

三、“新派诗”理论与传播阵地

第三章 “新派诗”理论演变与诗体革新

一、“新派诗”的理论演变

二、“新派诗”的诗体革新评介

第四章 “新派诗”理论价值及启示

一、古典机制与现代性的博弈以及走向新诗的中介

二、“新派诗”理论的建设思路:朱光潜的“新诗观”

结语:清末民初的诗人困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思潮碰撞最为激荡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转型时期。“新派诗”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而兴起,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诗体革新与启蒙新民的双重使命。同时,其自身的发生、发展、重新组合,也昭示着中国诗歌古今之变的发展轨迹。
  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一,交代新派诗所产生的文化“场域”,指出时代的社会主题和诗坛概况。其二,讨论新派诗所依存的创作“主体”,以黄遵宪、梁启超等为例,重点分析“诗界革命”时期“新派诗”诗人群体重要人物,并从“新派诗”理论及创作的传播阵地入手,显示这时期“新派诗”的实绩。其三,研究新派诗所依附的形式“载体”,自诗歌纲领变化和语言维度入手,以“新学诗”“诗人之诗”及南社诗歌理论为例,探讨“新派诗”从致用功能到审美意义的“新变”,呈现出“新派诗”理论的逐步演变的历程,并对新派诗诗体革新予以评述。其四,讨论“新派诗”理论价值与启示,指出围绕“新派诗”的论争的实质在于中国诗歌古典机制与现代性的博弈,也是旧派诗走向新诗的重要中介。同时,通过对朱光潜诗学观的分析,进一步丰富新派诗对“新诗学”建构的启示意义。
  由此,通过梳理新派诗人在诗歌的整体革新与直接的社会功用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对“新派诗”的价值进行宏观定位。对清末民初社会文化思潮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命运走向,以及“新派诗”对现代诗歌的理论建构的意义进行探讨,突出清末民初“新派诗”的文学史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