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中的“连V都/也VP”构式
【6h】

现代汉语中的“连V都/也VP”构式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2 研究的理论、方法

2.1 理论基础

2.2 主要方法

3 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4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4.1 语料来源

4.2 相关说明

第二章 “连V都/也VP”的构件研究

1 谈“连V都/也VP”中的“连”、“都/也”

1.1“连V都/也VP”中的“连”

1.2 “连V都/也VP”中的“都/也”

2 “连V都/也VP”中前件V的分析

2.1 V的音节

2.2 V的子类

2.3 V的价属性

2.4 V的构成材料

2.5 小结

3 “连V都/也VP”中后件VP的分析

3.1 VP的构成材料

3.2 VP的否定解读

3.3 小结

4 前件V与后件VP构成材料上的比较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V都/也VP”的句法生成

1 焦点与焦点化

1.1 概念基础

1.2 焦点化成分

1.3 焦点的投射位置

1.4 焦点化的结果

2 动词的焦点化

2.1 宾语留在原位

2.2 宾语话题化

2.3 宾语省略

3 动宾短语的焦点化

3.1 动词保留

3.2 动词省略

4 表达否定倾向的原因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连”字句为基础,把“连”字句的一个分支“连 V都/也VP”构式作为研究对象,对组成这一构式的各个构件进行了划分,并对充当各构件的具体成分做了较为详细和完整地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西方语言学中较为流行的语法理论之一——生成语法理论对该构式的句法生成问题进行了解释。
  在构件描写上,本文将“连V都/也VP”拆分成不变构件“连”、“都/也”,以及可变构件“V”、“VP”。“连”、“都/也”作为构式中的不变成分、固定成分,“连”为助词,起着标记焦点的作用,而作为副词的“都/也”,主要作用是与焦点发生关联。可变成分的“V”和“VP”,重复相同的动词性成分,我们分别将两者称之为前件和后件。能进入前件V与后件VP位置的动词性成分主要是单音节的动作行为动词与心理动词,但也不排除双音节动词及其他动词的可能。前件与后件在构成材料上,都可以是动宾结构,而前件多是光杆形式动词,后件主要是复杂的动词性成分,后件除了是动宾结构外,还可以是动补结构,或者在动词后接体标记词。
  在句法生成上,文中涉及的主要语言学理论有:功能范畴假设、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名词化理论、焦点与焦点化、话题化等。由于理论上任何成分都有被焦点化的可能,又因“连……都/也……”为焦点化的一种词汇手段,因此本文把“连V都/也VP”的生成机制归为动词或是动词短语焦点化的结果。动词被焦点化后,由于原位留有宾语成分,因此要求动词在经过焦点化移位后仍要原位保留,于是存在前件V与后件VP重复同一动词的现象。但由于说话者表达需要,后件中的宾语成分可以进行话题化或者是省略处理,这并不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而动词短语被焦点化后,由于宾语被连带成为焦点,原位不再留有宾语成分,因此动词在移位前的位置,是保留或省略,具有了选择上的自由性。最后,还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量级理论对该结构的肯定与否定表达的选择问题作了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