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GAP模型及分级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生存期的研究
【6h】

利用GAP模型及分级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生存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一般资料记录

2.2.2 肺功能检测

2.2.3 建立GAP模型

2.2.4 随访方法及记录

2.2.5 统计学处理

3.1 一般资料

3.2 生存及预后情况

3.3 组间生存率比较

3.4 IPF患者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3.5 IPF患者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与不足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的纤维化间质性肺炎,中位患病年龄约为60岁。由于IPF患者的生存期差异很大,初始症状并不明显,难以引起注意,诊断时往往已到中晚期,而有个别患者的病情进展十分迅速,表现为急性加重过程,这类患者的预后极差,生存期很短。所以,有必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或者建立一个有效的生存期预测模型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为IPF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如决定何时进行药物治疗以及肺移植的最佳时机等。同时,也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次研究就是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指标、肺生理指标、GAP模型及分级对于IPF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选取于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患者,所有患者资料进行重新审核。纳入标准:所有IPF患者需诊断明确,需符合最新版《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剔除标准:诊断不明确、疑诊和临床资料不完备(缺失重要信息影响预后判断)的患者。共筛选出151例IPF患者作为随访研究对象,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肺生理等参数并建立GAP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于判断IPF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的死亡风险度(HR),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  结果:151例IPF患者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123例。有吸烟史患者106例(包括正在戒烟的患者36例),合并杵状指患者86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58例。平均随访27.3个月,IPF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43.0%(65/151),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肺功能评分、杵状指、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否、GAP总分和GAP分级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为5.563至49.388,均p<0.05);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分别为4.719、0.925和2.760,均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有:年龄、肺功能评分、杵状指、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否、GAP总分和GAP分级,均p<0.05,HR值均>1,提示与预后呈负相关。而性别与吸烟状况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评分、杵状指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死亡危险度分别为1.569、1.902,Wald值分别为16.876、6.128,均p<0.05。  结论:肺功能评分、杵状指为影响IP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并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改良后的GAP模型对于IPF患者预后的评估尚需增加样本量,进行近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